郑国公常茂之父常遇春和徐达是出生入死的兄弟,常茂自幼就常跟着常遇春一同来找徐达。
去岁老郑国公常遇春战死沙场,刚满十五岁的常茂袭了爵。
自常遇春去后,常茂便常来魏国公府向徐达请教问题,徐达之于常茂,颇有一种亦师亦父之感。
早在徐琳琅来应天府之前,徐达的心中就有了一个想法。
琳琅自小在濠州乡下长大,若是嫁给了旁的高门大户,免不了要受小瞧。可是常茂这孩子不一样,常茂不但样貌生的好,文武双全,品性更是随了其父常遇春,忠贞刚正,是嫁女的良选。
且常家家风纯正,若非正室多年无出,绝不轻易纳妾,这般人家,是应天府世家中少有的。
徐达早已给徐琳琅相中了常茂。
若是能够嫁给常茂,一嫁过去就是国公夫人,琳琅也能自在些。
徐锦芙走进正屋,瞧见常茂,更加迫不及待的开口告状。
“父亲,今天姐姐去了学堂,严学正说她基础不好,让她去墨竹学舍学习,她不仅不听,还顶撞严学正。孙夫子问她问题,她也回答得磕磕巴巴。”
徐锦芙早曾听母亲说过,父亲似乎有想把徐琳琅许给常茂。
常茂哥哥是如何光风霁月般的人物,她徐琳琅怎么能够配的上,自己就要让常茂哥哥知道知道,徐琳琅是如何的不知礼不上进。
徐达微微的皱了眉头。
常茂为人温和,并不插嘴多言。
徐锦芙说的更起劲了:“大约是孙夫子瞧姐姐可怜让姐姐留在了清兰学舍,可是姐姐以后哪里跟得上清兰学舍的课程啊。”
徐锦芙似是为了徐琳琅好似的:“那些课程晦涩难懂,我在棠梨书院上了三年学了,学起来都吃力,长姐刚从濠州过来,怕是更是跟不上。”
徐达的眉头更皱了,他并不愿意徐锦芙在常茂面前说徐琳琅的不是。
谢氏在一旁温柔劝道:
“公爷,你就不要生气了,琳琅毕竟还是个孩子,又刚从老家过来,有些礼数不明白,不尊敬师长也难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