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并没有。
席泰平知道肖劳就是这样的,有时候说话比较刺人。
“虎叔,供给南城的那些,生长周期一个月的金针菇,我们并没有加大产量。其他增产的,都是两个月到三个月才出一次,我们可以顾得过来。但草菇这些出的太快了,我们每天都要围着转,真的是没办法。”
肖劳又叹气,“我知道也是为难你们,这样吧,我最近跟几个中学校长吃饭,发现他们在愁着一件事……”
席泰平跟席宝父女俩都懵了,不知道这人怎么突然跳话题。
看似无关的话题,却让人有点不太好的预感。
“上面又在鼓励学生下乡当知青,但乡下哪有那么多地方接收知青呢,校长们就给上面写信,问能不能把学生们分批,一批一批轮流往乡下派,这样一来,乡下接收知青的公社压力就小了,学生们又都能体验下乡感觉。”
席泰平眼皮子跳了跳,已经猜到这虎叔到底给他找了什么事了。
果然,肖劳眼中精光一闪而过,跟他这副忧愁的样子全然不搭,“我就跟几个相熟的校长说了,你们西岐公社搞出来好多不错的东西,就是有点差人手,他们把学生知青一批一批送进来,你们一定能好好指导知青们干活的。”
席泰平只觉得心头一口老血。
要是一个月换一批知青,村里人——主要是他个人,就得一直一直指导那些人怎么种蘑菇、摘蘑菇,他这一头黑油油的头毛啊,说不定都得秃了。
作者有话要说:下章要晚点席宝却不理解爸爸为何头痛,在她看来,村里只用管知青们的吃喝,然后就能拥有无限的免费劳动力,这不是一件巨好的事情吗?
“我们种蘑菇是需要技术的,你让学生们当短期知青,一批一批给我换来换去,我刚教熟一批人,又给我换成新手……虎叔,你这可真是好主意!”
肖劳偏开视线,没有看忍不住要抱怨的席泰平。
“也不算换的很快啦,两个月一换,十二月、一月、二月、三月不派人,一年也就送四批吧。”
“我们西岐公社可不喜欢庸才,这么多人来来去去,要是有坏分子,要把我们村的风气都带坏了,我可不乐意。”席泰平想着各种理由,非得把这件事给拒绝掉。
以他的身份,其实并没有资格拒绝这种事。但他跟肖劳私人关系还不错,才会这样明明白白地表达出不乐意的意思。
肖劳厚脸皮地笑着,“安心吧,我知道你们这不喜欢坏分子,所以呢,我也跟那些校长提了,送到西岐公社的,必须是品学兼优的学生,人不够的话,就以品性为主。”
这年头,学习好的人有限,但个性朴实的人真的到处都是。
人家都把事情考虑到这份上了,席泰平也不好再说什么,只能弱弱又提了一句,“小包村现在也很方便去镇上了,你们怎么不找他们要东西?他们那鸡蛋鸭蛋啥的,总是吃不完呢,不如你们让小包村多养养鸡鸭吧。”
“小包村啊……”肖劳想了想,“之前也听你爷爷说过,好像是可以走水路跟你们村往来了。”
“但是他们鸡蛋鸭蛋再多,人家买卖都是要票的,不如你们的蘑菇好。”
“这样的话,为什么不让小包村的人也帮我们种蘑菇啊?”席宝好奇地插了一句。
席泰平、肖劳:……
这说的好有道理啊,为什么他们刚刚都没想到这上面去?
席泰平是宁愿跟小包村的人打交道,他跟那边的人熟,“那我去小包村住一段时间,把他们村的人教会了,小包村专门都种平菇、草菇,总能满足你们需求了吧?”
“嘿嘿”,肖劳笑了笑,“其实吧……”
席泰平这下子两双眼的眼皮子都在跳了。
“其实附近几个小城镇的供销社,也挺眼红我们有这种稳定渠道,想从红茵镇调货去他们那卖呢。就算你们让小包村的人全种这种低价蘑菇,我们几个供销社加起来,也能吃得下。”
“我算了一下,最好是在现在这个产量的基础上,翻个十倍多,这应该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