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懂也正常,在函谷关的时候我就说过,青霉素的制备虽然没有逃脱这世间的医术大道,但和你们所学的又是两个体系了。”吴驹宽慰道
“我知道。”去病士申潭点点头。
他们对吴驹倒也了解一二,知道他断然不会弄虚作假,编些假货写在这医家大典上。
所以他们只是单纯的看不懂……(泪流满面.jpg)
“这好好的医术,如此详尽的写在大典上,却无一人看得懂,传出去真是滑天下之大稽了。”张师叹道。
“有机会我也会一对一辅导的。”吴驹说。
细数真正懂得青霉素制备技术了,除了吴驹之外,就只剩个魏磬,况且她还是个半吊子。
魏磬只明白怎么做,不明白为什么这么做。
虽然吴驹一直很努力的教会她,但想完完全全的弄懂,绝非易事,这是要构建一个新的世界观的。
吴驹起身,正想离开,却又突然想起什么,制止了准备收拾竹简的人,旋即说道:“我倒是还有一项东西,收录进医家大典也许是不错的选择,并且你们都能看得懂!”
“是什么?!”
众人齐齐问道。
五分钟后,魏磬赶来,将一个上锁的匣子交给吴驹。
吴驹将其从怀中掏出钥匙,将其打开,却见里面是一摞摞的纸张,装订的很简单。
封面上写着五个大字。
《伤寒杂病论》
这本书是吴驹平定函谷关疫情时的特殊任务奖励,那日之后他就按照脑海中的记忆,逐步逐步将这本书写了下来,并进行了完善,也添了一些自己的理解,以及除了伤寒外,治愈类伤寒的药方进去,包括许多东汉时已经失传,但现在还在使用的药方。
苏长老拿过书籍,一页页翻看,越看越心惊胆战,最后一脸惊恐的看着吴驹:“就只是经历了这么一次大疫,你就写成了一本书?!”
“并且还是专攻伤寒的书。”去病士申潭补充道。
恐怖如斯!
惊为天人!
这就跟我只想吃一盘土豆丝,结果你反手清蒸、红烧、凉拌土豆丝、土豆块、土豆片,最后还写出一本《土豆的一百种死法》。
感慨完,他们便不理吴驹了,围着的目标又变成了那本书,扎堆的看着,一边看一边咂舌。
“你们看这……真是精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