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焦樵微微颔首,不再说话,吴驹环顾当场,问道:
“看来大家的想法都是要搞,有反对的吗?”
没人说话。
科举制的优越显而易见,势在必行!
子楚轻轻点了点桌案:“那接下来就说说,怎么搞!”
“肯定是要循序渐进!”
“不能操之过急!”
“否则一定会引得那些赖以举荐制、世卿世禄制为生的贵族的猛烈反对!”
殿中像炸开了锅一样,众人你一言我一语,但大体都是围绕着循序渐进的话题。
无他,变法最主要,也是最凶险的难处,就是和旧势力的博弈,谨小慎微这个时候就是最好的品质。
“小……怎么小呢……”子楚摸了摸额头。
众人不免又陷入了思考。
“那个……臣有个想法……”
一道弱弱的声音响起,吸引了众人的注意。
众人循声望去。
子楚笑道:“原来是李卿啊,只管畅所欲言便是,召集大家前来本就是集思广益的。”
李斯点点头,微微拱手,旋即说道:“臣在想,一来我们的体系还不够完善,还是需要继续实践的,如果把摊子铺大了,只怕乱子也会很大。”
子楚深以为意的点点头,缓缓吟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好诗!”
“大王诗才盖世啊!”
众朝臣纷纷说。
“哈哈哈哈,这不是寡人的诗,是吴驹前两天做的诗,寡人只是见应景拿来用用罢了。”子楚一边大笑一边说道。
刚才没说话的朝臣幸灾乐祸的看向那些说话了的朝臣,拍马屁拍到马腿上了吧!
吴驹也笑了笑,没有说话。
“继续说!”子楚冲李斯扬了扬下巴。
李斯颔首,继续说:“二来,我们不能贸然触动那些贵族的情绪。”
“所以臣在想,我们是不是可以举办一场小型的科举,地点仅限于咸阳!”
此言一出,众人眼神微微一亮。
“是个好主意。”吕不韦微笑:“三川郡初置,为了防止出现叛乱之类的乱子,我们不敢用韩人、魏人和周人担任中高层,所以从京畿调了大量的官员出去,眼下正好以此为借口,广招人才补充进来!”
不愧是老狐狸啊!这才几息之间的功夫,借口都想好了!
众人心头凛然。
子楚和吴驹皆是不住的点头,都觉得这个方案很有可行性。
李斯见众人都赞同这个方法,胆子也大了些,说道:“吕相所言极是,除此之外,臣还考虑到一点,那就是眼下平民百姓是很难读得起书,连识字的都是少数,贸然推行科举制,恐怕……不太合适。”
“是啊,民间没有可以选拔的人才,那科举制又何谈选拔人才呢……”众臣在听李斯讲到这一点后,瞬间心中一紧。
听到李斯的话,吴驹先是挑眉,随后便是笑了。
李斯看到吴驹的表情,不由得有些发慌:“吴卿,臣说的不对吗?”
“对!你说的很对,只是这一点我和大王已经想到了,并且有了解决的方法。”
吴驹说,他笑的原因恰恰相反,是因为他欣赏李斯,这小子的脑子确实好用,如果不是他提醒一句,恐怕在场的所有人都要被蒙蔽过去。
“哦?”众人纷纷一惊。
子楚见状,亲自起身,从桌案上取出两本书。
只见这两本书是青色的封面,上面有伤寒杂病论五个大字,下面还印着“吴驹著”一行略小些的字,以及最底部“大秦出版社”五个小字,整体看来设计简洁,颜色清雅。
“吴驹制作的纸,想必大家都知道并且或多或少的用过吧?”子楚问。
“当然!”众人点头,纸张现在在秦国高层已经基本代替以往的竹简和绢帛了,要不是吴驹迟迟不对外发售,竹帛早就成了过去式。
“这就是他利用纸张,制作出的书籍,你们看看。”子楚将两本书拿出去。
众人传阅着看,都给出了评价。
“这纸张摸着好舒服啊。”
“伤寒杂病论,是医书吗?竟然还是专门研究伤寒的,看来自从上次那场大疫,吴卿是发愤图强,想要将伤寒彻底消灭了啊!”
众人纷纷说着,却都没说到吴驹和子楚想听的点上。
最终两本书同时传到了蒙毅手里,蒙毅一看,见该说的话前面的人都说完了,自己夸无可夸,暗自挠头之际,又有了新发现。
他摩挲了一下封面上的字,眉头一皱,又将两本书翻开了一页,紧接着又将两本书翻开了一页。
“这两本书的字体不是手写?”蒙毅诧异的说。
他又喃喃自语道:“而且似乎……字迹一模一样。”
子楚和吴驹这才点点头,到底还是蒙毅发现了。
众人纷纷看去,都说道“确实啊”、“一模一样”之类的话。
见群臣面露疑惑,卖足了关子的子楚这才开口。
“不错!这正是吴驹的新发明印刷术,有了这项技术,配合纸张,就可以摒弃手抄本,成批成批的产出书籍,蒙毅手上的这两本就是出自同一批中的。”子楚解释道。
“只要有印刷术,几天之内就能印出上千本书籍。”吴驹说。
“什么?!”
“这!这!”
群臣惊得说不出话来。
“如此一来,书籍的价格暴跌,百姓可以买的起书,可以自学成才,民间的人才自然就多了,科举制也就可以实现了?”祁农的声音有着颤抖。
吴驹和子楚同步点头。
群臣倒吸一口凉气。
“这可真是,下了一盘大棋啊!”赢励的嘴唇哆嗦了半天。
本来以为吴驹和子楚没想到这一点,结果他们不仅想到了,而且搞出了一个十全十美的方法。
听子楚和吴驹的意思显然不想他们对这个印刷术知道更多,但只用看几天时间就能产出一千本这个数据,秦国想要在民间培养大批人才,也只不过是时间问题罢了。
大手笔!
真正的大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