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齐了,1802,一个不少。”小吏回道。
吴驹又看向一旁的军士:“搜过身了?”
“搜过了。”军士颔首。
吴驹点点头。
“那好,都到殿试这一关,我便不说废话了,都随我来吧。”吴驹说罢便冲他们招了招手,随后转身返回。
一群考生赶忙跟上。
被两个同伴架着的江奉来到吴驹面前,拱手说道:“吴卿救命之恩,有如再造,学生感激不尽!”
吴驹一看是他,便放慢脚步,笑道:“没什么的,恰巧路过而已。”
江奉挠挠头:“让您看笑话了。”
“我是医者,什么样的病人都见过。”说着,吴驹拿过江奉的手给他把了个脉,说:“多注意休息。”
江奉重重点头。
吴驹刚才虽说不说废话,但前往咸阳殿的这段路上,他还是与考生们说了几句。
“殿试是没有排名的,原本金榜应该设在殿试,但是我认为以分数的高低排名才公平,而不是凭主观评价,所以改成了会试前两百名上金榜,殿试成绩是高是下,最终是大王评判,不会有分数,甚至都不会将答案放出,一句话,简在帝心,所以你们不必有太大的心理压力。”吴驹说。
“这次殿试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古往今来第一次,往后你们很有可能也只能见到这一次,要好好把握住!”
考生们将吴驹的话记下,有人问:“何以说只能见到这一次殿试?”
“字面意思,这次科举只是试行,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都不会有。”吴驹微微一笑。
这是子楚和吴驹等人密谋商议的结果。
现在处在战争的关键阶段,吴驹知道这是七国统一的前夕,当然,子楚是不知道的,但他也凭借敏锐的政治嗅觉和智慧,感受到这百年乱世已经迎来了尾声,统一只在这二十年之间,会由他,或是他的儿子、或者是孙子来完成。
这个时候,秦国需要一个稳定的大后方。
在科举带来的红利,和安定之间选择,子楚会无脑选择安定。
同时,科举是很好,但也有个弊端,那就是不适合乱世。
再好的制度,也不是万金油,也有一套适配的国情,国情不对,实施这样的制度就有可能反受其乱。
科举与秦国的关系就是这样。
秦国现在不需要大量的读书人和官吏,秦国需要粮食,需要军队!
子楚也知道人才的重要性,不然也不会开科举,尤其是吴驹这样的人让他深刻明白了多元化人才的重要性。
但他不能允许“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种思想出现在民间,这是有害于国家的,如果百姓都去读书,都知道读书就能获得荣华富贵,谁还会种地,会打仗呢?
这和此前吴驹在焦樵的法家聚会上谈到鼓励经商问题是一个道理。
吴驹当然也不喜欢打仗,但他知道这个时候不应该唱统一的反调。
统一天下,才等同于和平,这件事越快越好,与之相比,其他的都可以放一放。
所以科举只会进行这么一次,为的是试验,并且获取一定的人才储备,用来应付接下来打下地盘没人治理的情况。
所以,没有下一次科举。
或者说,下一次科举的时间,是在一个时间节点,而不是一个具体的日期。
那就是统一的那一天。
吴驹说完话后,步伐便加快了,他不想和这些考生解释这个问题的原因,说明白了并不是什么好事。
一行人来到咸阳殿前。
吴驹深吸一口气,转头说:“注意一下仪容仪表,排成队,我们进殿。”
考生们皆颔首,纷纷深呼吸,十分紧张。
马上就要见到大王了啊!
入王宫,参加殿试,面见大王,这是何等的荣耀!
“走吧,你们的最后一场考试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