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如今的盐并不像老朱初期管理的那么严格,造成盐价高涨,老百姓吃不起。
但各地盐价相差太大,比如沿海地区紧挨盐场,盐价就比较便宜,7文钱一斤。
而湖广这里没有盐场,价格如今是14文一斤,活活高了一杯的价格。
鲁地和豫地盐的价格听祝老头说更高,达到十六七文。
当然不同的盐价格也不一样,比如海边晒出来的盐,谓生盐,比较粗糙,价格相比较便宜些;而煮出来的盐相比较细腻,谓熟盐,价格也就贵些。
其中最便宜的是渔盐。
因为朝廷对盐的管制很盐,且官盐的价格一直不便宜。
海边的渔民打的鱼渔民不对于进行防腐的话饿,根本卖不出太远。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你要腌制一条五斤重的鱼,至少要一斤的盐分,一条鱼的成本,还没盐的价格高,这样渔民就等于破产没法活下去。
不少渔民想采用低廉的私盐进行腌制,这样相当于支持了私盐的流通,朝廷当然不允许。
其中元朝的时候最为苛刻。
元朝颁布的律令:“诸犯私盐淹浥鱼、虾、竹笋等货,买,或自行食用,及博易诸物者,照私盐法科防。
如今政策变得灵活了许多。
采取了“渔盐”的政策,就是为渔民提供一些低廉家的盐,让他们腌制水产品。
但为了避免渔民买大量的低价渔盐倒卖出去,渔民捕捞多少鱼需要上报,根据捕捞的鱼数准许渔民买低价盐的数量。
尽管如此,还是不能阻止一些人谎报,一些盐商也利用漏洞购买大量质量差的渔盐进行售卖。
渔盐流到各地,也就成为了私盐。
秦邵看过一段历史记录。
说是大太监刘瑾贩盐,一车盐上放两条鱼,就叫渔盐。
真是明目张胆地运私盐!
当时他看这段历史的时候,觉得这刘瑾可真够张狂的!
在读史人的眼里,刘瑾就是个彻彻底底的反面人物,但令他意外的是,完全接触了这个朝代情况后,他发现刘瑾其实并不像史书里描述得那样刻板,完全是个奸佞小人形象。
反面人物刘瑾刘公公也是做过好事的,比如他还降低过土地赋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