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宋朝的小报?”
祝枝山惊异地问道。
普通不读书的民众可能不知道,对于他们这些读书人,且熟知历史的人,对宋朝的小报那可是很清楚的。
宋代时,小报的发展已经开始繁荣。
小报刚开始也是以民间舆论的方式存在的。
后来随着影响力的变大,甚至直接参与到朝堂政治当中,在民众中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力。
魏忠贤倒台后,他的党羽还存在。
为了清除其党羽,张岱就借助小报编纂剧本《冰山记》,讨伐其党羽,数万人观看,造成强烈影响。
让朝廷不得不针对那些党羽进行处理。
掌握舆论、掌握发言权,这种力量是不可忽视的!
“希哲,我之梦想不仅仅是中第做官发财,人只有一世,大丈夫决不能蝇营狗苟、稀里湖涂地一辈子!自然要扬名立万,做一番事业。”
“如今朝堂被杨廷和他们把持,宗室功勋抢占良田,土地兼并严重,百姓流离失所!”
“你是世家子,一直在城里生活,不像我们在底层,你是不了解民众生活的艰难!我父母就是在这艰难生活中没的,那个时候我就发誓长大后好好读书,能帮助穷人,让百姓安居乐业。”
“年轻的时候自己不懂,以为是上面决策不对,让百姓受苦。等接触了这朝堂才知道,皇上其实也想民众过上好生活,只是这权贵功勋抱团损害朝廷、戕害民众!如今国库空虚,南方赋税迟迟交不上,大明国库竟然还没有南方地主家里富裕,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你如今在礼部,应该已经听说了,皇上想改制,想让宗室参加科考,这样朝廷就不用每年耗费那么多银两养活那些人,地方百姓也不用费劲心力养宗室。”
“可是,我听说皇上刚在朝堂提出,那些大臣,特别是那姓杨的就领着一帮人反对,说先祖没有先例!先祖没有先例让宗室科考,可是太祖也没有说不让宗室事生产!他们就是自私,害怕动自己的利益罢了!一帮国之蛀虫!国之蛀虫!”
“我有一日如能进入朝堂,定帮皇上扫平那些党羽,消灭那些蛀虫!”
张璁义愤填膺。
……
一切都安定下来,秦邵开始忙自己的事情。
王寅和小三子刚开始会打听上京的奇闻异事,方便《京华小报》出稿。
但个人的力量太有限,且这《京华小报》一周都需要两期。
张璁虽然文笔老辣,能写不少东西,总归一个人的脑洞、情绪有限。
一种风格也不够有趣。
安永贞那边偶尔也会帮忙写些,只是他负责话本创作和排演已经占用大量的时间。
为了解决素材短缺贵乏,秦邵让在报刊上刊登信息,征集上京奇闻异事。
能写者,一旦采用,稿费每篇5文钱。
能提供信息者,如能帮第一时间采集到详细信息,被采用每篇2文钱。
可别看这几文钱看着少,这可是在大明,物价比还是很实惠的。
上好的粮米相比较贵些,但如果是比较差的粮米,比如一些陈米碎米,三四文就可以买上一升。
一文钱可以买3斤青菜或者一个大冬瓜。
一文钱还能买蒜头50多个。
且夏天水果下来,一文钱有时候能买上两三个大梨。
对于普通底层民众来说,可以说是很不错的。
对于一些人,如果能被采用一篇稿子,一天温饱基本得到了解决。
消息一公布,京华书肆门口就排满了人。
负责征集信息的是安永贞,他最喜欢采风。
这样创作素材可谓源源不断。
不过他太墨迹,张璁有时候实在等不及直接过来筛选信息。
秦邵跟他探讨过新闻素材的挑选方法,两人的观点意见基本达到一致。
三两句询问就知道信息是否有价值。
来提供信息的大多是底层小商小贩以及小厮这类的,信息费对这些人比较有吸引性,且只是说一些话,讲一下自己提供的信息,耗费不了多长时间。
能写的大多数是读书人,但这类人爱面子,也不愿意抛头露面出来讲那些八卦信息。
尽管这些人才是小报的受众群体,他们一开始却处于观望状态。
穷书生,穷书生!
在没有考中之前,即使考中秀才,其实很多读书人经济状况并不是很好。
纵然考中了秀才、举人有些许福利,但读书是一项很大的开销,且这上京的生活成本更高一些。
真正不缺钱出身官宦的子弟,其实是很少一部分。
就是官宦子弟,比如祝老头这样出身的,家里纵然有丰厚的积累。
但因为不善经营,花的多进的少,日子也并不宽裕。
眼馋这份稿费的读书人其实并不少。
不知道是哪天,还真收到了两份投稿。
那两人收到稿费之后,渐渐越来越多人投稿、
每天要从几十份甚至多的时候上百份稿子中抽出需要用的,都要花费一番时间。
为此,张璁还跟秦邵建议再雇一个助手帮忙看稿。
张璁认识的举子多,不少人留在上京等待后面的科考,找个人并不难。
张璁找的人基本都是贫民出身,在上京吃住都成问题。
让来报社干活,直接就过来了。
甚至说不要工费,管处管住就行。
秦邵还是让按照约定的薪酬给钱,只是有一个月的试用期。
先前报道的王小郎的事情在上京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听说顺天府尹周韶了解到王小郎夫妇的事情,大赞王小郎夫妇仁义,王小郎重情重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