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81节(1 / 2)

冬天就是要吃橘子。

家里烧着暖气,暖烘烘的,还贴着窗花,年味真浓。

纪舒拨开橘子,拿了一瓣在手里,等着徐阿姨回答。

“就附近的蔡县,大巴去也就四五个小时,现在附近的农民都想上城里来,她娘家人当初她离婚了不要她,现在倒是想起来她啦!”

徐阿姨深谙人情世故,讲起来戳中要害。

林翠兰听了,也点头。

“就是。无非是想要往厨房里塞人,我们厨师什么的,都是最好的,学徒也不缺,服务员本地人一大堆愿意干的,现在好多企业都开始搞什么【停薪留职】了。”

“哦?这么快?”

纪舒心里疑惑,按道理,下岗这个事情,主要在98年之后爆发。

当然,其实从90年代初开始,就陆陆续续有人下岗了。

这时候,大家还没有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只当是下岗的人“运气太差”,遇到了不靠谱的国企。

铁饭碗,在人们心中,依旧很铁。

“现在停薪留职的人多吗?”

纪舒问。

林翠兰不亏是厂区的老人,对国企的事情门儿清。

“我们国棉二厂算好的,但是好几个兄弟厂商都遇到了困难。发出去了货,收不到钱,去讨债嘛,又追不回来。好在大多数厂子老底子还是不错的,工资照发。再说,这不是叫【停薪留职】嘛,刚好,有些年轻人想下海创业,还去申请呢。”

“三角债问题啊,是要引起重视了。”

纪舒吃了一瓣橘子,想到了著名的三角债问题,拖垮了不少企业。

“还是我们纪舒懂得多。厂里的几个老干部跟我说,现在这种现象越来越多了。就是你欠我、我欠你,乱了。”

三角债问题在90年代初期是国企面临的大问题。

“什么是三角债啊?”

纪畅刚刚听了半天大人的对话,兴趣来了。

纪甜则坐在徐阿姨旁边看电视,一边吃着花生米,她脸上还挂着泪珠。

徐阿姨给她擦眼泪,她躲着不愿意,“别擦!呆会儿还要哭的!”

纪舒听了都给逗笑了。

纪舒又回头给纪畅解释“三角债”。

“改革开放之后,价格制度改革了,企业们的经济活动多了。可货发出去了,钱却没收回来。然后互相欠着,都解决不了了。就叫三角债。”

刘彩娟点头,“看报纸上说,这个数据很吓人了呢。”

她现在养成了看报纸的习惯,什么报纸都喜欢看看,原本没怎么读书的她,也懂得了很多知识。

“你看,这里写着,88年,三角债大概有320亿,到了1990年底,就有2000亿元了呢!”

刘彩娟从桌子上的果盘低下翻出一份都市报,上面还沾着点儿花生皮,她指着报纸给纪畅看。

纪畅瞪大眼睛,“这个数,妈妈,这是差不多翻了7倍呢。”

“对呀,有一小部分企业给拖着发不出工资了。所以现在我们食堂不愁招人。苏萍家里的,才想找关系,把她几个亲戚塞进来。”

“嗯。对了妈,年初食堂还要再次竞标,这件事,准备得如何了?”

“你放心,顺顺利利的。今年啊,我们肯定能续上标!”

纪舒不是太担心这件事,反正投资成本早就收回来了。

况且公司的团队现在这么厉害,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只是几人谈到这些下岗的事情,让她心里隐隐有些担心罗倩倩。

虽然国棉二厂□□,可是如果要让人下岗,第一个裁掉的岗位,就是这些流水线上的女工了。

她依稀记得,厂里从90年代初起,也就是今年开始,就开始缓慢裁员了。只是因为数目小,大家不重视。

而且现在厂里鼓励内退,林翠兰预计今年就退休了。

林翠兰过来拍纪舒肩膀,“哎哟,累了吧,看你都呆了,先去睡一觉!一回来就操心这么多国家大事!”

刘彩娟也拉着纪舒去休息。

纪舒躺在床上,翻来覆去,仔细搜刮上辈子的记忆,想看看能不能记起来点什么二厂的事情。

……

第二天,纪舒和林翠兰一起去二厂附近的副食店买菜。

刘彩娟准备今天在家里大展身手,做一桌好菜。

纪舒被发配来买菜,林翠兰跟着来,想必是有些话想对纪舒讲的。

纪舒挽着师傅的手,走在二厂熟悉的街道上。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