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能力不止黎老太一个人有,到了她们那个年龄脑子没煳涂的老太太们都差不多,大家都是苦日子过来的,对钱看重得很,出去买东西生怕多给出去一个铜板,有她们自己的一套算钱法子。
姜芷芸想,不做灶台上的活,也不用打扫桌椅洗碗那些,就让老太太穿得干净精神接待客人和收钱。
黎明瑾没有姜芷芸想的那么细致,他就是觉得爷奶年龄大了他们做小辈的应该多孝顺,自从他们一家搬去了县城后,村里的家就冷清了。
黎明月悄悄地对黎明瑾说过,每次他们一家子从县城回来住的时候奶就会特别高兴,让黎明瑾听了有些心酸。
虽然没有考虑得那么细致,不过黎明瑾的想法和姜芷芸有些相似:“娘,咱们家不是在县城外面不远的地方买了几亩地吗,你说这两年租了咱们家地的那几户人家给咱们的粮食越来越少了,爷和奶到了县城不再种地,我看到时候不如就让爷和奶帮咱们看着那些租了咱们家地的人家,爷是种地的老把式,有他老人家在,咱们绝对不会被煳弄。”
黎明瑾口中的地,是姜芷芸后来添置的,说起来经过这些年的变化,他们三房的资产又有了不小的变化。
因为,手上的钱多了起来后,钱是可以生钱的,只要不败家好好地经营着,日子就会越过越好。
在姜芷芸的精打细算下,现在她手上已经有了三十亩良田,十亩水田、二十亩旱地,光是这些地租出去后租户给的粮食就足够他们一家人吃一年,还能有剩余的粮食拿到粮店卖钱。
除了良田,姜芷芸又买了一间县城的小铺子和一间稍微大一些的中等铺子,她没有买宅子,她觉得他们一家人住这个一进的院子已经够了,没必要换大的。
别看铺子比宅子贵,但是铺子的租金更高、更好租出去,想卖的话卖得也更快,比买宅子更划算。
值得一提的是,黎家米线铺子也有了变化。
今年开春的时候,黎成志他们总算把米线铺子隔壁的那个铺子买下来了,在黎成志多买了一间铺子卖米线后,姜芷芸就找上黎成石商量,说是以后不再要米线铺子的份子了。
当初是姜芷芸提议让黎成志和白秀荷买干米线回来在县城卖米线,后来姜芷芸又靠着她读书多给米线铺子提了些不错的建议,让米线铺子成为昌平县的特色老店。
这些年来她什么活都没做,动了动脑子和嘴皮子就从米线铺子那边分了不少钱,她觉得早就已经够了,大哥和大嫂没道理无休止地给他们家分份子。
黎成石以前没怎么管家里的琐事,听了姜芷芸的分析后觉得有道理,他觉得既然米线铺子的份子不要了,那干脆他们把当初买铺子的钱也从大房那边拿回来,以后米线生意就同他们三房再没有关系。
夫妻两人商量好了之后,黎成石主动找黎成志说明,米线铺子的钱不再分给他们。
黎成志是个通透的人,他没有假意推诿,虽说让他一直给弟弟一家份子他没意见,可是弟弟这样做能让他们兄弟之间感情更和睦,他直接拿出来了二百两银子给黎成石,两人到县衙把铺子的房契给改了。
当初买这个小铺子的时候用了三百一十两多点,经过这么多年变化,这个铺子涨了些,能值三百五十的样子,纯粹按照铺子的价值分的话黎成石他们只能拿到一百七、八十两,黎成志多给的银子是那个月的份子,还有他对弟弟、弟妹的感谢。
当初要是没有弟弟和弟妹的帮忙,他和白秀荷哪里有能耐卖米线挣钱,供明德继续读书考科举,给明礼银钱在州城置办宅子。
至此,米线铺子全权归了黎家大房,姜芷芸在这笔钱的基础上再添了些后,在其他地方另买了铺子。
算算三房如今的家底,县城一进小院一座,铺子两间,水田十亩,旱地二十亩,村里的宅子一座,还有手上的现银,杂七杂八的加在一起少说都有一千五百两。
这其中,姜芷芸打算将那间小的铺子给黎明瑾做陪嫁,还有五亩水田和十亩旱地,这些都是实打实的,能够钱生钱的资产,瑾哥儿成亲了之后靠着这些嫁妆就能把日子过下去。
不管黎明瑾嫁得好还是坏,这是做爹娘的给孩子的保障,也是在告诉黎明瑾他的身后有家人的支持,遇到事情不用怕。
作者闲话:感谢)*对我的支持)
第334章跟着守夜
黎明瑾同姜芷芸嘀咕了一阵黎家二老以后的安排,姜芷芸拍了拍黎明瑾的脑袋:“行了,娘心里有数,晚点同你大伯、二伯他们商量好,等到守岁的时候让你爹提出来,大家一起劝一劝,兴许你爷和奶就同意过年后搬去县里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