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家里有两个孙女,等将来长大,不管是出嫁还是招赘,那都得要银子。
光靠卖豆腐和豆腐皮包子,速度自然过于慢了些,所以正月里,初心便琢磨着做点小生意。
夜市街那边不光晚上热闹,白天的生意也不少。
初心过去考察了几天,用原主丈夫留下的银子,买了一间前店后房的门面。
这个门面前任主人原是开布庄的,后来生意做大,把店搬到了城西,这家店就这么空下来了。
初心把门面盘下来后,简单收拾了一遍,购置好桌椅、招牌,去衙门备过案后,就准备尽快开张了。
家里的豆腐生意初心不打算扔下,而是交给王元宝继续干。
王元宝跟着学了半年,已经十分有模有样了。
这家店初心打算专门卖面食和蒸糕,晚上再多加一样,做各种水果糖葫芦卖。
豆腐皮包子的摊子就摆在店门口,母子俩还能相互照看一下两个孩子。
面食就是普通的手擀面,但初心做了好几种卤子,有香辣的、酸辣的、葱香的,总之能满足各种口味的客人。
蒸糕跟普通蒸糕不一样,是用纯糯米混合红豆蜜枣蒸出来的甜糕。
卖的时候切成菱形长条,用竹签插着,一只一文钱,也不贵,还能吃个新鲜。
店里的生意,白天面条卖得好,晚上则是蒸糕最畅销。
来买蒸糕的大多是带着孩子的人家,或者是结对的年轻姑娘和少妇。
已经七岁的王英不仅能照顾四岁的妹妹王兰,还能抽空帮初心收钱,招待客人。
店里的生意一直红火到入夏,才慢慢平淡下来。
夏季燥热,胃口也不大好。
白天吃面的人少了一二成,晚上买蒸糕的却足足少了一半。
初心便想法子,减少了蒸糕的数量,又另增了一个摊位,专门卖酸梅汤。
酸梅汤用井水冰镇过,喝着酸爽解渴,还甜滋滋的。
一家人忙忙碌碌,从年头忙到了年尾。
虽然一天都没歇过,但一年的收获足以对得起一年的忙碌。
这一年光靠卖蒸糕和酸梅汤,就挣了二十多两银子。
另外还有面条,每天能卖出去个几十碗,一年下来也卖了十几两银子。
豆腐生意还是老样子,一年合计能有个二三两。
豆腐皮包子就要挣得多一些,能有三十多两。
以上这些刨除掉成本,以及一家人的全年花销嚼用,还剩下五十多两银子。
在梓州,五两银子就足够一个三口之家一年的花销了。
如果你要是有自己的房产,不用付房租,花销还会更少。
原来的邓婆子跟王元宝母子俩,一年到头都花不了二两银子。
这一年过去,王英也活泼不少,连带着王兰话也多了一些,只不过在外人面前,王兰依旧不怎么爱说话。
去年过年的时候,王元慧被事情绊住了脚,没能回娘家拜年,初心估摸着今年应该会来。
今年过年,比往年更热闹,家里置办的东西也更齐全一些。
热热闹闹吃过年夜饭,正月初三,王元慧就跟丈夫带着一双儿女上门了。
原本嫁出去的女儿都是初二回娘家,可谁让王元慧嫁得太远,赶路都得一天一夜。
王元慧带了一些特产过来,还给王英和王兰准备了两身衣裳。
两套衣裳针脚都很细密,一看就不像是外面买的。
王元慧私底下告诉初心,这两身衣裳是王兰的亲娘私底下偷偷做的,她当娘的没法护住自己的女儿,能做的也只有这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