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娘子没有祈祷柳贺学业有成,也不求他中秀才举人甚至更高的功名,她只愿她的孩子能够身体健康,平平安安就足矣。
柳贺返回书房又看了会书,再出来时,已听不见纪娘子的祈祷声。
柳贺不由想,如果世间真有神灵,他也祈盼纪娘子健康平安。
……
元宵过后,丁氏族学招考的消息就传遍了镇江府的大街小巷。
丁氏族学招生不拘学生来源,社学、私塾以及在家自学的学童均可在此间就读,族学中课业大多由丁氏族人教授,不拘于四书五经,也有诏诰表判及策问的老师,五经之中,丁氏擅《易》,与《易》学一经有深研,但族学弟子也并非都治《易》,也有治《诗》与《书》的。
只以《礼》、《春秋》为本经者少,当然,这是整个大明科场普遍存在的问题,《礼》、《春秋》二经甚至有孤经之称。
因只是参加招考,柳贺并未接收纪娘子给的银子,如果能考上,住宿费伙食费书本费这些当然都要交,如果考不上,带了这么多钱反而是累赘。
抵达丁氏族学的招考处时,屋外拥挤的人流把柳贺吓了一跳。
他粗略一扫,仅他所在的这片小广场上,与他年龄相当的学童恐怕就有一百多位。
听着众多学童的攀谈,柳贺才知道,为何丁氏族学这般受欢迎了。
丁氏是镇江府望族,族内中过进士举人的就有数名,族学弟子中中过秀才的更是有数位,因而对丹徒知县、镇江知府的出题风格了解甚广,在族学中,弟子们研读四书五经,研习时文,对本省内近几年的乡试、镇江府试及丹徒县试的内容都有研究。
换句话说,丁氏有独特的备考技巧。
当然,院试倒是有些麻烦,毕竟院试由提学御史出卷,提学御史流动性太强,且由朝廷任命,并非由本省内部出人,南直隶各府只能在朝廷任命提学御史之后临时突击,摸清其文风,以写出契合其心意的文章。
柳贺与一众学童一起领了号牌,领号时记录自己的生平、籍贯及学业情况,丁氏族学这边按号牌叫人,喊到一位便进一位。
柳贺的号牌略有些靠后,他等候时,就听考完的学童或哀嚎或振奋,其他学童想细问几句,对方却闭口不言。
“丁氏族学一向难进,去年只收了一十一名弟子。”
“这考场外人人是对手,他又如何会把考题泄露给我等?”
“去年我已来过一次,今次再不中,我便,我便……”
“你便如何?”
“明岁再试,誓以我之诚心打动上苍。”
越等越焦躁,反而叫人心烦,柳贺在队伍中等得无奈了,便闭上眼睛,开始默记自己前些日子看过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