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女生耽美>翠花的六十年代> 43、乐与伤……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43、乐与伤……(1 / 2)

“英子,你是不是看出什么来了?还是万刚做了什么事儿招你烦啦?”方淮心就问李英。

李英一时不知道该怎么表达,想了半天,才道:“我也说不上来,就觉得跟他离得老远了。”

“啊?啥意思啊?他不是天天都到豆腐坊帮忙吗?隔一天还来帮着抱一回柴禾,不远啊……”孙小云迷糊了。

但是方淮心听懂了。

万刚这个人吧。怎么说呢?是个特别知道自己想要啥的人吧!

这人长得很干净,就是那种哪怕是所有人都穿一样的新衣服站在那里,他整个人看过去也比别人更整洁上三分的那么一种人。再带上个眼镜,看着就更像个读书人了。这样的人,总是会给人一种眼前一亮的感觉,是最容易被姑娘一见钟情的那种。

他性格又活泛,一点儿也不书呆子。平时跟人相处吧,总让让你特别的舒服自在,把一切细小的细节人家都照顾到了,绝不会让谁觉得刻意讨好,也不会让人有被疏远,永远都在一个刚刚好好的程度上。就连追求女孩子,都让人找不到拒绝的理由。

要不然,李英明明是不想跟他谈朋友了,人家怎么还能一如既往的各种帮忙呢。那是拒绝不了。

平时与周围的人相处,也是这样的,跟谁都挺好,跟谁都能聊得来。连李敏慧那样的,跟知青这边儿算是断了关系了,碰上了都当没看见,头一仰就过去的人,见了他都能打声招呼。

这么个人,奇怪的,三十个知青,包括跟知青这边常来常往的年轻人们,他没有朋友!

孙小云那样的真正年轻没有谈过恋爱的姑娘,或许还想不明白,万刚为啥热李英。方淮心却是能明白的。

刚来的时候,赵场长在给知青们开会的时候可就说过了,知青们在农场,所有待遇比普通工人高两级。在当地成家的,农场分配独门独院的住房。

人嘛,到了什么年纪,就得做什么事情。万刚是高三的,十九岁了。过了年就够结婚年龄。知青的大集体宿舍,吃饭都是凑和,大老爷们儿,又不会缝补,穿的用的,都是将就。所以,像是林援那样有她这个有“靠山”的青梅在的,或是罗玄那样有亲戚在的,那日子就明显不一样了。其他人不想过那样的日子吗?

谁会不想呢。

想是想啊,大部分的人,也就只是想想,日子还是凑和着过。可有些人,人家就不光是想想了。

怎么办呢?

有人想学夏天。比如高明。

并不是只有他一个人想混到他们的小团体里面来,只是别人没有高明“高明”,并没有混成功。

还有人,就想起了赵场长说过的,结婚可以分房子。能自己住了,那当然就舒服了。于是,就开始琢磨着成家了。知青们都还存着早晚要回京城去的念头,所以,都是只想在知青里面发展另一半的。

女知青一共就这么几个,李敏慧那是拿鼻孔看人的,根本凑不到人家跟前去。剩下的,从过日子的方面考虑的话,方淮心这样的,当然是首选,她有黄芪罩着,吃喝不愁。但是,有林援跟罗玄挡在前面,惦记不上。

还剩下的,过日子的好手,那就是许三喜跟李英两个了。只有她们俩是内外一把好手,家务样样拿得起来。其他人,能从小到大读书的,家里都是宠的,哪怕是能干的,也就是会做个饭吃个衣服而已,别的是真不行。

许三喜跟李英再一对比。长得更好看的,性格也更加温柔的李英明显更适合做妻子。所以,只为了成家日子过得更好一些来看,李英当然是第一人选了。

等到豆腐坊成立了,李英已经被提拔成了干部身份。这是知青里的独一份儿,因为只有她算是真正dú • lì的做成了一件事情。孙小云跟着受益,但也不是干部。

干部有干部的义务,但是,更有特权。别的不说,如果真的有回城的机会,同样都是知青,谁更有优势?那不是明摆着嘛。

特别是高考取消以后,一直在传着,以后上大学,要推荐了。大学毕业生,分配的那都得是最好的单位,最好的位置。万刚那样的人,他不想去吗?

那如果农场什么时候有了推荐上大学的名额了,谁的机会最大?谁改善了大家的生活?谁为场里做过贡献?

假设李英出去了,那做为她的丈夫,是不是就有很大可能跟着一块儿走?没道理让人家夫妻分居吧!

这就是方淮心理解的,万刚死追李英不放的原因了。

李英这姑娘吧,内向,腼腆,还有些自卑,但是也因为这样,她很明感,或许她想不到万刚追她更深层的原因。但是这个人是不是真的喜欢她,表现出来的热情有几分出自真心,几分表演,她能感觉到。所以她才会说,觉得那人离得远。那是看不透。

“小云,明天你去找范书记,就说万刚工作积极,对豆腐坊的生产帮助很大。给他申请一个劳动模范的奖状,再提出来一个建议,以后每个月评选劳动模范,获奖员工奖励十块钱的奖金。”方淮心就出主意,既然李英对万刚无意,就赶不动人,那就撵走好了。豆腐坊向来是孙小云主外的,所以这话就对孙小云说了。

“这是为啥啊?英子不想跟他处对象,怎么还给他奖金呢?这样他不是更不会走了吗?”孙小云不懂了。

“那你试试呗,看他走不走。”方淮心也不解释。

到是李英,在边儿上笑了,她们俩挨着睡的,伸出来手拉孙小云的被子,“王嫂子她们不会让他再在豆腐里待着的。”

果然,一听这话,孙小云悟了。

可不是。一个月十块钱呢,那五个转正的大嫂们,一个月的工资才二十八,都是养家活口,家里孩子又多的人,十块钱,够一家子一个月的伙食费了。她们当然不会让一个连豆腐坊的工人都不是的万刚拿走了。自己能不能当劳模是后话,先攘外是必须滴。

再转过头想一下,万刚他好意思要那钱吗?那钱就是打他脸的。他干活是为了追姑娘,人家姑娘却只看他干的活儿说话。要是拿了那钱,那他可就是把豆腐坊的工人给得罪了,而且,别人怎么看他?人家姑娘都是这个态度了,再继续追?他还想有以后吗?

“嘿嘿,行,我明天就去找范书记去。心心,你可真够坏的。”孙小云笑得咯咯的,老欢畅了。她一个单身狗,每天也是被烦得够呛啊。

“谢谢心心。”李英畅心的笑了,总算是能解脱了。

然后,第二天,孙小云真的一大早就去找了范书记,范书记不但接受了她的意见。还把她的建议给推广到全场了。

马上要秋收了,原来各大队,各小组之间比着干,那都是自发的,干多干少一个样儿。反正怎么磨蹭,最后粮食都能收回来就行呗,不耽误自家领工资就成。还得把时间多留点儿给自家的地里呢!

今年多开了这么多地出来,要还是那么不积极,磨洋工,那可就要粮食了,上冻都收不完。

所以啊,那小皮鞭儿得抽起来。啥也没有奖金好使。

范书记特意找到赵场长,两人合计了一上午,开了个领导班子会,就把这个事儿定下来了。哪个队收的粮食最多,就给哪个队奖金,也不整那些个虚的,就直接发钱。然后再给各个队长开会,哪个队干得最好,队长单独还奖。成绩最差的那个队,队长就不要干了,给别人干好了。然后再提示一下他们,队内各小姐,也可以按照这个模式搞嘛。

反正今年少报了一千亩地的开荒数,多打出来的粮食就算是农场的小金库了,钱肯定是够花的。

人的积极性就是这样,有奔头儿了,也就积极了。

而豆腐坊这边儿呢,五位大嫂多彪悍呀,万刚再一露面儿,那小磕儿,一套一套的,都是中年的大姐了,啥都敢说,羞得万刚是再也不敢上门了。那十块钱的奖金都是让会计直接转给孙小云的。孙小云也没说把钱分了,一人两块钱,好干啥的。就用那钱,三毛钱一尺的的确良,买了三十五尺,每人七尺布。

这也是方淮心教的,一人两块钱,解决不了什么大问题,人家也肯定舍不得花。但你要买成布,她穿在身上,或者是给孩子做成衣服,谁都不瞎,别人能看不见?能不羡慕?能不夸她们俩领导有人情?人只要记得你得好了,那你工作就好干了。

当然,也不能一味的好,该严的时候要严得起来。这个其实并不难,场里好些个家属还没有工作呢,后面等着顶替的人多了去。干得不好,直接开了就是。你把好都做到了明处,就是把人开了,别人也不会说你的不是。

五位大嫂一人得了七尺布,高高兴兴的,还都奔着十个月的模范使劲呢。活儿都抢着干,李英跟孙小云是越发的轻松了。

人家场领导也不是光盯着干农活的工人。还有马厩,猪圈,羊圈,牛棚,工程队,大车队,都一视同仁,全是看成绩奖励。

全场上下,一下子就都干劲十足了,都瞒着快点儿过中秋节呢。因为过了中秋,就开始进入秋收季了。

中秋节,园子里的南瓜,角瓜啥的正是好的时候。江里的鱼也很肥,林援他们几个已经学会怎么甩网的,打了几篓子回来。老胡家里还杀了一头猪,给黄芪拿了半扇排骨,一个后腿,黄芪那边儿的小木屋地方小,还只有一个锅,方淮心就把让她接到知青院这边来过节,肉也一并带回来了。李英特意给留了一盘子嫩豆腐,二十张干豆腐。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