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女生耽美>翠花的六十年代> 51、我们不想上大学……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51、我们不想上大学……(2 / 3)

“是。不能助长了这种风气。”工程科长也是这个意见。

少数服从多数,最后还是把敌人放在自家眼皮子底下亲自动手收拾的意见占了上风。

至于怎么操作,那就是两位领导的事情了。

那赵场长跟范书记是怎么操作的呢?

第二天,宣传栏上公布了农场推荐大学生的最终名单。李小川、万刚。

名单确定之后,场里就按照正常的程度,跟林场的人选一起报上去了。接下来就是等着上面审核,之后再往上报,确定由分配到哪一所大学,然后就等着收通知书就行了。一般这种报上去的名单,都不会有什么差错的。

李家从祖上算,就没出过一个大学生。这下子,可算是祖坟上冒了青烟了。已经做了马场场长的老李也不管什么封建不封建的那一套的,特意请了半个月的假,带着李小川回了一趟山东老家。他是早家当兵退伍之后分到农场的,正从把老娘和老婆孩子接过来之后,都多少年没回去了。这回儿子要上大学了,特意回去上坟,这么光宗耀祖的事儿,必须得告诉祖宗啊。

万刚跟李敏慧两口子,也都抖起来了。李敏慧原来那鼻孔就冲着天,这会儿,就更低不下来了,让人看着,都怕她把腰闪了。也不干活儿了,之前虽然当上了养猪厂的厂长,也还跟着干活儿的。这会儿是一点活儿也不干了,每天插着腰站在猪厂的院子里指点江山。连刘副厂长都指派上了。以前有几个嫂子,因为看不上她的作派,私下里嘀咕过她,结婚这么长时间怀上孩子啥的,之前还当没听见忍着。这会儿也不忍着了,给那几个嫂子专派些重活儿脏活儿。

万刚呢,是极力想要压制住心里的兴奋,想要表现得淡然一点儿,可哪里能忍住呢。再加上高明得了赵场长和范书记的交代,带着男知青们,可着劲儿的给他带高帽,卯足力气往天上捧他。把人给捧得,已经飘起来了。同年的知青们还嚷嚷着让他请客,必须请客。

请。

两口子拿出了一大半的积蓄来,他们自家园子里的菜不够用,就跟园子大,菜吃不完的人家买。还借着李敏慧就是厂长的利,买了一头猪,又到马场买了两只羊杀了,万刚还招呼了十几个男知青一起到江里打了二三百斤的鱼回来。

农场里的工人太多,都请也请不起。就请了养猪厂的工人,还有农场的领导。再就是知青们了。

领导们那天都没去,可能是凑巧,不是出差的,就是去开会的,要么就是出门办事儿的。反正是都没在家,就保卫科长在家呢,又没请人家。农场这地界吧,除了野兽偶尔下山,就不存在啥安全隐患,保卫科在很多人看来就是摆设。两口子平常也没把保卫科长当场领导过,用不着嘛!

养猪场的工人和知青们就无所谓了,能到的都到了,有人请客,不吃白不吃嘛!大鱼大肉的,平常可吃不到这么好的席面,都是敞开了肚皮的吃。

客也请完了。

工作也都交接完了。

其实万刚也没啥具体的工作。他就是司机班的普通司机,跟其他十几个人一样,用车的时候,就开车。不用车的时候,愿意干就干点儿零活儿,不干也没人说啥。

连李敏慧都把工作交接出去了,人家说了,他们当家的毕了业就是干部了,肯定不会回这大山沟沟里的,肯定留在大城市当大领导了。她是家属,肯定得跟着一起的。有那问的,说那领导夫人得陪着,他这才上大学,还不是领导呢,您陪着干啥去啊?没听说上学还让带家属的呀?人家理由可充分呢,说了,她又不是陪着上学,是去做好后勤工作,不能让未来的领导有任何后顾之悠。说白了,就是想一起回着回城呗。虽然学校还没有定下来吧,也不知道他们两口子听了谁的消息,不是清华就是北大了,那可就能回京城了。要不然她还一定非得回去呢。

也就是七月末吧,两口子行李啥的都收拾好了。正常来说,九月份学校才开学,通知书晚的能拖到八月末去。特别是农场这种偏僻的地方,信件来的都慢。

行李都收拾了,活儿也都交接了,通知书还没来,咋办呢。

走,先回家。通知书来了直接就上学了,还少得折腾了。

走的时候,万刚还特意找了范书记,千叮咛万嘱咐的,让场里一接到通知书就给他打电报。

行行行,走吧走吧。

两位领导还特意破了例,派高司机开着场里的吉普车送他们两口子去的火车站。

当初参加会议的其他领导们就纳闷啊,明明说好了不放人的吗?怎么又把人送走了呢?一个个的找范书记要问了究竟,都让书记一句不是还没开学呢吗给打发回来了。

那就等着看吧!

八月中,通知书还没有等来之前,到是李英的妈,调到江湾屯了。也是几经辗转,先是从原来单位,下放到东北的某个劳改农场,之后又再下放到地方,到了富强县,县里又给分配到了江湾屯。

一起分配过来的,还有二十位fǎn • dòng学术权威。都是京城各大学还有研究所的老教授。

至于为什么就那么巧,刚好就分配到江湾屯了。这个就不知道了。

反正是在分配到富强县里,还没有确定具体分到哪之前,李英找了方淮心,又找了罗玄,通过他们两个搭桥,找了江湾屯现在的队长,提前打了招呼,在队长同意接收之后,那分配方案才下来的。

所以说呀,别管到了啥时候,都有能人。

江湾屯里住得都是啥人啊,就说那队长吧,那可是真正有见识人。更不要说,还有老胡那样的人在幕后坐镇,还有肖焱、罗道士一样的人做参谋了。

别人都怕粘了惹事儿的那些个学术权威,对他们来说,那才是真真正正的宝贝呢!

那些老专家们一来,住得就是之前老胡的家。那条件就是最好的了。老胡两口子在山里,胡魁自打他爸妈走之后就直接搬到林场不怎么回来了。吃的更是,一天一顿细粮,一顿荤菜。屯子里还专门派了人照顾他们起居,给做饭收拾房间什么的。

接着做研究是不太现实了,看书的话,现在外面也买不着啥有用的书了。这个是没办法的事情。本来老专家们还在愁,要做什么呢,活儿不让他们干,学术又搞不了,他们可不成了闲人了嘛。结果没两天呢,胡魁就又从林场搬回家了。房子多得很,足够住的。然后,罗玄、林援、慕易几个也是天天的往江湾屯儿跑。干吗呢?学习呀。

这些可都是真真正正的大师,别管能学到什么了,学到手儿的,都是干货,都是最高端的知识。

有人愿意学,那可就太好了。老教授们也愿意教啊。反正时间也多,教材都是现编出来的。

方淮心也是一天儿不落的跟着跑的。这里面有两位,是西医的大权威,她学的不说,就冲着这两位来的。胡魁也是整天的围着这两位转悠。

老师多,学生少,他俩这种有明确方向的,没啥好抢的。像是罗玄他们几个,没头苍蝇似的,啥都想学,老教授们差点儿都快抢急眼了。

队长一看,老师们这么热情,咱还能缺了学生吗?屯子里娃子多着呢。都来吧。也别去农场的学校跟着蹭课了。学校的老师,跟这些大教授,能比吗?

赵场长一看,这不行啊。好处不能都让江湾屯拿了去呀。

跑到江湾屯里,请老教授们喝了顿酒,就把人给说动了。老专家们同意,做农场学校的老师。毕竟农场的地方大,学校也总算是有个学校的样子嘛,比在屯子里,老师站在地下讲,学生们蹲在炕头上听课,可是正规多了。

教授们岁数也都不小了,没入冬之前,每天溜达着当锻炼身体了来回走着到农场上课也还行。可入冬之后就不行了。赵场长早早的就把学校的教室都人改造了,全彻上火墙,说好了,入冬以后,白天上课,晚上老师们直接住在教室里面就行,省得折腾。反正又没有人会来这山沟里检查,教授是怎么改造的,不会有人问的。

教授们来学校了,那想要听课的人可就多了去了。知青们就没有一个肯错过的。

教授们也都理解,白天教孩子,晚上教大人。主要就是知青们。林场的知青每天成群结队的吃过晚饭就来上课,晚上九十点钟再往回赶,也从来没有人报怨。

也就是教授们刚刚开始上课吧。

李小川的通知书终于到了。京城农业大学。

同时收到的,还有万刚被推荐资格审核未通过的通知。

通知还附过上未通过的理由。知识青年是在伟大领袖的号召下到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农村就是最好的大学了。

也没明说知青不能回城上大学,但是那个意思,是个人都能听明白了。

那这一个不能去了,还有一个名额不能浪费吧?知青不让去了,这不是农场里还有那么些子弟呢嘛。赵场长和范书记接到通知就又出发去县里争取机会去了,捎带手儿的,这不是还得通知万刚两口子回来上班嘛。

两位领导还是很有排面的,真就又给要来了一个名额,还是带着入学通知书直接回来的。名额直接给了农场工人那边儿投票的第二名,赵雅丽。海上医科大学。

她这个名额很好理解,做为赵场长的侄女,得票本身就低不到哪里去,她又在医务室工作了这么长时间,也是正八经为场里做过贡献的。要不是有不少人怕被说是拍领导马屁,她应该最高票的。

马上都要开学了,两人接到通知书就得马上出发了,赵雅丽还更忙乱一些。人家李小川好歹行李啥的都收拾好,她这边儿都得现收拾,忙忙叨叨的,走的时候背着抱着的东西都没少拿。这回儿也不兴家长送的,场里出了大货车,把林场那孩子和他的家长也都捎上了,家长们都只把孩子送上火车,已经不错了。

赵雅丽一走,诊所这边儿就少人了。倒也不是忙不来,这不是空出来位置了嘛,就有不少跟着上课学了医的人惦记着要上岗。方淮心还真就信不着他们那些个二把刀。这不是来了大神了嘛。就直接把两位老师给安排到诊所里坐诊了。学校就那么大,二十个老师还十八个老师并不会对教学造成任何影响。诊所里多了两位镇山太岁,那可就真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了。

万刚与李敏慧两个人回来的时候,因为上大学而起的喧嚣已经归于平静,农场又恢复了之前样子,人们都是按步就班的准备秋收了。知青们没有了上大学的指望,之前因为万刚的例子,起了不良心思的也都消停了。不想丧良心,想走正规渠道,结下好从缘各种表现的,也都提不劲来了。都老老实实的在农场趴着吧!

对于灰头土脑回来的两个人,连多分一点儿精力看一眼的兴致都没有。更不用说会不会有人主动上前帮忙拿东西啥的了。那是不可能的。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