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在备战欧洲杯的最后一场热身赛中,瑞典1:1战平威尔士。
本场比赛的上半场,潘毅排出的瑞典队首发阵容基本上沿用了前任主帅埃里克·哈姆伦惯用的4-4-2阵型,战术打法也基本没有变化。
这就是潘毅想在自己的第一场国家队比赛中,让球员们先按老方子找找感觉。
伊布和马库斯·贝里搭档双前锋,后面跟着福斯贝里、谢尔斯特伦、埃克达尔、拉尔森,后防则由林德洛夫领衔,加上格兰奎斯特,马丁·奥尔松,埃里克·约翰松,门将当然还是伊萨克松。
但这个比较古旧的阵型,很显然在现代足球战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有点过时了。
在原主帅的这个战术体系中,踢法也非常简单。
几个瑞典后卫都是典型的北欧大汉,刚猛有余细腻不足,他们断球后的唯一出路就是找身前的谢尔斯特伦。
然而现在的谢尔斯特伦早已不是当年里昂那个中场大脑了,加上埃克达尔等人能给的帮助实在有限,这就让瑞典的锋线两将很难拿到球。
于是,伊布被迫大幅回撤拿球组织,过于远离威尔士禁区。
以伊布的能力,在大禁区线附近拿球,因为他强壮的身体和精细的技术,威尔士将会很麻烦,瑞典上半场仅有的几次机会都是伊布在禁区内搅动获得的。
但伊布不是隔着NBA三分线两米就扔三分的库里,足球也不是篮球,你不能指望伊布过了中圈就远射破门吧?
所以瑞典对威尔士造成的威胁就一直很小。
而威尔士这边,大圣贝尔并没有首发出场。
他们由拉姆塞领衔出战,出场的知名球星还有安迪·金,本·戴维斯,亨内西等人。
威尔士的打法也是比较简单,有贝尔找贝尔,没贝尔找拉姆塞。
所以这就形成了这场比赛的基调:双方的防守阵型一直保持的很好,但是进攻上办法并不多。
但威尔士还是在第30分钟打破僵局,拉姆塞带球突入禁区左侧后横传,安迪·金在禁区前低射球门右下角得分,威尔士1:0领先瑞典。
到了下半场,潘毅果断变阵。
首先是换上了伊萨克和圭德蒂,让他们分居伊布的两侧,形成三箭头。
顶在中间的伊布由于速度较慢,潘毅也没让他踢突前前锋的职责,而是打一个全能前锋,基本上就是让他自由发挥所有的特长。
圭德蒂以技术和速度著称,他可以扮演边锋在两翼活动,也可以出任锋线杀手,在效力荷甲费耶诺德期间就曾经单赛季完成三次帽子戏法。
而伊萨克同样也是如此,可边可中,且技术全面。
因此潘毅就让他们两个来为伊布做球,同时伊布在中路做支点把球抢下来后,也可以分到两边,让伊萨克和圭德蒂来发挥自己的得分能力。
这么一来,光是前场的进攻套路都变得多样了许多。
中场三将,则是由福斯贝里,谢尔斯特伦和埃克达尔组成,并要求球员在出球时第一优先选择福斯贝里,尽量让后者来组织进攻以及最后一传。
这主要是目前的瑞典阵中,真的也只有福斯贝里拥有较好的组织进攻的能力了。
谢尔斯特伦年事已高,而FM里妖了很多代的埃克达尔也丝毫没有当年游戏里的灵性,目前在纳格尔斯曼麾下的汉堡阵中很多时候只能当工兵来使用。
所以潘毅就是让这两人站在福斯贝里的身后,来帮他保驾护航。
后防线上人员没有变化,但把林德洛夫设置为出球中卫,让他来更多地负责向前的输送。
林德洛夫虽然在未来经常被曼联球迷戏称为“林德漏夫”,但在这支瑞典阵中能力还是很突出的。
特别是他确实是一名很现代的出球后卫,一脚传球或者传球都很不错,本赛季场均传球次,基本快达到了一个中场指挥官的数据了。
后来在曼联的时候,他甚至有时候是全赛季所有球员中传球成功率最高的一个……
当然了,林德洛夫的头球防守有时候会有点冒失,所以在他一旁,潘毅给他安排了192cm的肉盾型中后卫格兰奎斯特。
这名在俄超克拉斯诺达尔队效力的副队长,身体高大强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林德洛夫的缺陷。
这样一个传统中卫+出球中卫的组合,就可以很好地处理好后场组织和防守的平衡,不至于球在瑞典队后场时要么出球线路单一,要么就干脆就是直接大脚送球权。
至于两个边卫,马丁·奥尔松和埃里克·约翰松的速度都比较快,但技术属性着实有点辣眼睛。
特别是效力于诺维奇的左后卫马丁·奥尔松,他就是典型的可以一路狂冲然后把球传丢的代表。
于是潘毅就要求他助攻时尽量减少直接往禁区内的传球,而是把球交给身前的伊萨克或福斯贝里来处理。
潘毅这样的变阵,也让瑞典队在下半场顿时有了起色。
尽管对面的威尔士也换上了头号球星贝尔,但瑞典队依旧踢的是有声有色,并占据了场上的优势。
第60分钟,潘毅换下了体力下降的老将谢尔斯特伦,换上小将库卢塞夫斯基。
于是,伊萨克和库卢塞夫斯基也都完成了自己在瑞典国家队的首秀!
第70分钟,替补出场的伊萨克在大禁区弧顶前接队福斯贝里传球后,过掉本·戴维斯后突入禁区,然后无私地横传。
另外一个同样是替补出场的前锋圭德蒂随即右脚推射得分,把比分扳平!
最终瑞典1:1战平了威尔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