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家皇帝可行,工程师皇帝不可行?
这是文人士大夫的偏见而已。
所以,因为工程师可以做各种五年计划、基建发展规划、手工业技术攻关、现代科学探索等等。
试问300年后,诗书礼乐易春秋,数理化工程交通物流,孰轻孰重?
不是文史哲不如数理化,而是传统儒家不如数理化。
文化方面按照儒家士大夫这帮人,是很难大幅更新的。
所以工程师皇帝,远比传统儒家道路的皇帝,要好得多
王宏宇离开紫禁城,就直奔小舅家里。
这次京师流动学堂图书馆,除了西书7000卷,还要7千卷优选的大明书籍。
小舅刘若愚文化水平很高,他还酷爱收藏,是继冯保、陈矩之后很有名的懂文化的太监。后来因为他的地位,搞收集各种典籍还是比较方便的。
起初刘若愚知道哪位学者有收藏富裕,就设法花钱买一些回来。要知道书市里的大众书一般人都能买,印刷量大,收藏价值就小。
慢慢大臣、文人、士族都知道了刘若愚有个收藏爱好,纷纷专门与他交流藏书,互相欣赏彼此珍贵书目。
小舅收到大量书的事,自然没有瞒着王宏宇。
正琢磨着他的京师学堂流动图书馆没有大量华夏书籍呢。
几天后就要离开北京了,正好瞌睡了送来枕头。
王宏宇在酒楼与小舅告别,毫不客气地提出了让小舅拿出图书加入京师流动学堂图书馆,按书的比例分成。
小舅哭笑不得,但欣然同意。小舅也不是能花钱的人,将来挣上钱还不是你、李铁柱还有你表哥的。
结果,从刘若愚这边带走典籍4000卷,用于京师流动学堂图书馆。
王宏宇还会在各地成立京师流动学堂出版社,搞书籍印刷、批发零售。
明末书籍印刷产业非常繁荣,尤其以通俗最为流行。
王宏宇决定出版社的分成,按照入股书籍的数量和售卖多少进行分成。
刘若愚又找一些官员和朋友,又增加了3000卷。
其实很麻烦的,还必须把自己已经有的书籍列出清单记忆下来,否则重复了就不好办了,白白浪费运输的车队。
除了书市里买到的儒家的书,还有其他与功名无关的书。
像墨家、道家、名家、兵家,等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的书籍更为珍贵,后世士族存留的家学多数就是先秦时期留下的学说。
当然排除那些与王宏宇作对的党派与勋贵,尤其是东林党和浙党的人,这些人里面刘若愚也有朋友,但因为与王宏宇立场不同,他们知道后必然大做文章。
这样京师流动图书馆,目前一共有一万四千卷书。
西书7000卷,华夏书籍7000卷。
当然现在没时间也没人手对这些书籍进行排查,甚至连真伪也不清楚,有些可能连排版的价值都没有。
所以不能简单的按照数量确定将来分成,只能按照出版量和销售情况确定,有些销售不出去的书只能停止印刷。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看小说吧手机版阅读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