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后来电视台学聪明了,发现居然有那么高的收益?于是等到合同到期后,就再也没有送广告时段的好事了。只愿意一集多少钱购买。
话说回来,在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初期,电视台还属于一个清水衙门,没有多少钱。但到了九十年代后期,尤其进入了新世纪,哪家电视台不富得流油?
熬过了最初的发育期,电视台财大气粗,就开始拼命压榨影视公司这样的内容制造商了。
而时代勐然变化,邓建国就没有走出舒适区。再加上他完全飘了,连张国粒都瞧不起,俩人彻底闹翻。最后邓建国……只能当第一代名嘴去了。(笑哭)
有趣的是,愚蠢的人类经常会掉入同一个茅坑。后来的张卫平同样也飘了,连老谋子都瞧不起?天呢!这是哪个逗比给他的勇气呢?
最后闹翻以后,同样的死翘翘……
不过在此时,李缘当然不知道邓建国的那段经历。但他也心知肚明,像这样的天上掉金元宝,肯定不会长久,电视台很快就会反应过来。
别以为电视台就很讲规矩。他们撕毁了合同又能怎么样呢?
反正李缘的心态相当平和。能捞几个月是几个月,能捞一、两年是一、两年。这笔就是意外之财。拿到了高兴,失去了也不心疼!
可在另一方面,无论野山清泉,还是野泉啤酒,广告效果都是极佳。
先说野泉啤酒。野泉纯生的销量……也就那样了。在京城地区,那几
家老字号的地位根本无法撼动。除非等到他们自己作死。否则的话,勉强立足吧!
反而是野泉精酿,在某几个精英小圈子里销售火爆。主要是在京的外国人群体,还有使领馆区的人员。
这群人本身就是高消费群体,他们根本看不上廉价的工业啤酒。但又不可能从自己国家携带?随身又能带几瓶啤酒呢?
本来他们也只能捏着鼻子去喝工业啤酒,现在突然有了野泉精酿?那还犹豫什么呢?
至于价格?这群精英根本就不在乎。喝的就是个心头好。再说,好像也不比自己国家的精酿啤酒昂贵啊?
然而对唐尊酒业,也就是原先的内州酒厂来说,京城地区迸发出的就是一片广阔市场。全厂上下喜极而泣,他们终于……扭亏为盈了!咳咳。
有一说一,啤酒行业向来就不是什么暴利行业,讲究的就是一个规模,需要薄利多销。
比如说:现在的茅台才100都不到,几年后,就涨到了几千块。现在的啤酒二、三块钱,几十年后,也就是四、五块。
还有一个运输成本问题。现在的铁路车皮相当紧俏。如果找关系批条子的话,也许比公路运输的成本都要高。
而内州到京城?李缘就足足跑了三天时间。就算卡车运输连轴转,起码也需要两天时间。别看卡车能够装几吨货,但啤酒能装载几箱呢?….
所以说,单件的运输成本相当高!
但不管怎么说,唐尊酒业有了个开门红,他们终于被救活了!
还是就是野山清泉。对于野山清泉的「狮王贺春」广告,外界一阵好评,桦仔算是刷了一波收视率。
但野山清泉的销量……差强人意吧!
一方面季节不对。冬季本来就是罐装水的销售澹季。
而且老百姓知道野山清泉居然是山泉水后,他们看热闹的多,购买的人几乎没有。
同样是使领馆区的那群外国人和国内精英群体,他们倒是订购了不少。既有大桶装的罐装水,也有小瓶装的散件。
在国外媒体的污名化宣传中,中国内地的水质是相当糟糕的。反正到处都是污染超标,也就是比非洲地区好那么一丁点。
真不算夸张。在这个时期,许多欧美发达国家的使领馆,他们的饮用水是通过外交途径进口的。根本就不喝京城本地水。
没想到现在竟然有了野山清泉?那可是解决了一个大问题。
对国内的老百姓来说,卖水似乎像是个笑话,因为他们还没有这种理念。但对这些群体来说,这简直就是一个刚需。根本就不带犹豫的。
于是野山清泉居然也做到收支平衡了?
到目前为止,也就是香港、京城两个地方,小范围的高端群体消费,居然就能做到收支平衡?
【稳定运行多年的,媲美老版追书神器,老书虫都在用的
有了这笔资金,野山清泉彻底摆脱了缺资金的烦恼,能够再次进行快速的扩张……
……
可是在一片好消息中,还是有一点阴云的。
柳燕很快就寻找到了李缘:「小李,野泉影院很成功,我们京台也很满意。但你这里只有200多部影。某些片子内地不合适,某些片子就是烂片,你我也要考虑野泉影院的品牌。最多只能挑选出50多部。一周一期节目,咱们一年后该咋办?就算可以安排一些重播,最多也就是一年半?」
李缘就有些疑惑:「燕姐,国内不是也有不少好电影吗?我可以支付费用,放在野泉影院播放。」
柳燕笑着摇摇头:「这不行。野泉影院的定位就是海外影片。」
「这样啊?」李缘考虑了几秒,「现在我们公司有三个项目。准备和内地一起合拍片。到时候也能放到野泉影院。」
「这倒是可以。但你一年就只有三部?塞牙缝都不够啊?能不能多拍一些?」
「姐!多拍也拍不了几部啊?让我想想,反正还有一年时间。」
「那你们要抓紧了。别到时候停播。好不容易做起来的节目,就太可惜了。」.
再次等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