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说,资本家雇佣了劳动者后,他非但没有拿到剩余价值,最后还要贴钱进去?
好吧!很绕口的理论就不多说了,这里就举个例吧!
熟悉国外情况的人应该都知道,国外的人工费极贵。安装一台空调的人工费,居然差不多等于购买一台空调?
显而易见,安装空调又不是安装变形金刚,创造的劳动价值怎么可能约等于空调价格呢?
之所以会有那么昂贵的人工费,无非就是西方发达国家对第三世界国家的剪刀差,把这部分价值转嫁到了第三世界劳动者的身上。也就是血汗工厂之类的玩意。
也正因为这样,欧美劳动者都变成了负剩余价值,所以他们才会去工业化。
资本家又不傻,雇佣的劳动者越多,他们就越亏钱是吧?
而这样的情况,放在互联网行业同样如此。
比如说,同样是工程师。只要是软件工程师,起薪就是20万以上,很快就变成了3、50万,甚至还会更多。
但只要等到35岁,大部分程序猿就要请喝茶、领福报去了。收入方面会急剧下降。
反而是机械工程师。起薪可能连10万都不到,但慢慢的也会增长。等到无病无灾超过了35岁,照样会因为经验丰富,变成了2、30万。而且基本上能一直维持到平稳退休。
从两个水平差不多的工程师来看,他们一辈子的总收入,其实应该差不多的。这就是经济学上的补偿原理。
同样也是互联网大厂缺少程序员,宁愿用负剩余价值来吸引新职工。还有一定的广告效应。
而且国内如此,国外同样如此,国外的互联网大厂同样会35周岁领福报。职工平均年龄清一色的低于35周岁。很统一的降低人工成本。
因此说,50万年薪是条很重要的生死线。尤其那些打工仔需要特别警惕。
别一开始收入很高,贷款买房买车,然后一朝裁员,立马陷入中年危机?而且时刻需要注意裁员的动态。
说句明白话吧!赚钱多的时候,多多理财吧!别一天到晚挥霍就为了发朋友圈。
当然,在现实生活中,超过50万的也有不少,甚至有年薪百万的大牛!
但这样的人才,基本上已经脱离了打工仔的层次,几乎属于合伙人、小老板,也就是股权激励机制。
比如说,上辈子的李缘,他基本上就处于这个层次,早已经约等于二流大厂的小股东了。
那和打工仔完全是两个概念!
回到现在,李缘当然不愿意用香港那些打工皇帝。他也要考虑未来可能有的负面影响,总不能让人35岁以后领福报吧?
邓力倒是不在意这些,他无非就是挑起一个话题:「缘少,老太爷也很想见见小少爷。就等着你什么时候姑爷上门?」
李缘哑然失笑。之前黄家的态度就是若即若离,基本上是三兄妹之间的情谊。现在总算接纳自己了吗?
「呵呵,一回香港,我就会带着他们母子去拜见。」
「那就好……」
然而还没等话说完,就听到一群女人花枝招展的出门:「小缘子,什么回香港?你去拜见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