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了自己的工位,第一件事就仔细地看起了剧本。
藤原圭如果打算拓展日剧更广阔的海外市场的话,向韩剧的生产模式进行学习是最稳妥的。韩剧在最开始的时候走的就是白石莫奈剧本中的那种风格,狗血、套路化、充满不切实际的幻想。但是也不得不承认,这种风格就是很受普罗大众,尤其是女性观众的喜爱。
韩剧就像美国大片,流水线式的制作方式,保证高效率的产出,但会出现同质化,但是商业成绩方面有保证;而日剧则更像是欧洲电影,精品率高,但是离开本国以后影响力就有些捉襟见肘了。
而到了韩剧发展的后期,韩剧也开始朝着更多元的方向进行展开了,既有流水线式的快餐式作品,也有艺术化精品,这说明韩剧的发展已经进入良性循环当中了。
而支撑韩剧有如此高效发展的一个原因就是它的「编剧中心制」。
在中日韩三国的电视剧产业中,中国编剧地位最低,曰本次之,韩国最高。原因就是韩国采取的是编剧中心制的制作方法,编剧拥有最高的权利,可以更换演员甚至导演。
藤原圭也有这样的权力,但是藤原圭属于行业的异类。曰本的剧组中,导演、编剧和制作人是平起平坐的,若说谁的权力更大一点,通常情况下还是制作人。
中国就比较混乱了,有时候甚至是演员最大,整个剧组都要听他驱策,往往是谁最有名气就听谁的。如果导演是赵宝刚的话,那就导演最大;如果编剧是琼瑶的话,那就琼瑶最大……这种属于特殊情况,不做过多讨论。
而在韩国的编剧行业中,女编剧又占据大多数。并在这个行业,男女地位悬殊,女性远超男性。因为电视剧的主要受众是女人,而女编剧则比男编剧更知道观众想要什么。
既月九计划之后,藤原圭便有了新的目标,那就是在整个曰本的日剧产业中,推行「编剧中心制」,并且发掘一大批能写出好剧本的编剧,让这帮人成为自己事业的基石。
….
哪怕藤原圭脑海中拥有大量那个世界的作品,也顶多能让他一个人登上行业的顶峰,如果要想支撑起一家公司在行业内的霸主地位,靠某一个人是不行的,得靠一群人。
就先从白石莫奈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