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当事人都已经死了,解释的这些人当然是谁的嗓门大,谁说的就对了。
毕竟文章虽然是千古事,可是,这如何解读,那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这种事情很难拿出量化来,很难断定到底谁说的,肯定是真的,谁说的肯定是错的。
就算是张庭相,如果要反驳孟子的话,肯定也会拿文章来说事。
引经据典,一句话一句话地去驳斥,但是这种事情效率实在是太低了,尤其是,当你对面的人掌握着这天下一大半的读书人的时候。
这种事情就更加是难上加难了,不断短时间之内扯不出什么所以然来,而且还很有可能会被人家反手将一军。
一不小心的话,说不准还得落个身败名裂。
但是写诗的那个人就有意思了!
这小子直接绕开了文章,来攻击孟子的人品。
当时尚有周天子,何事纷纷说魏齐。
虽然说春秋战国时期,周天子早就已经成了摆设。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至少在礼法上,周天子确实还在为位。
无论是春秋五霸还是战国七雄,到最后的时候,还是不敢做出弑君之事吗?
礼法大如天!
非礼勿行,非礼勿视,非礼勿言,非礼勿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