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韩盈来说,她在汉代感受最为深刻的,除了生活水平的下降,还有人口的极度稀少。
小时候居住在镇上,大了搬去居民区,再到上学,旅游,乃至在人来人往的医院工作,韩盈已经习惯了周围都是人,人多到摩肩擦踵,一眼望过去都透不过光的样子。
而来到汉代,在村子里,集市,亭内这些能有人的地方,还能感受到几分人气,怎么都能有个工作日上班高峰期后出门,随手能数出几十上百个人的样子。
可若是离开这些地方,人就像是瞬间来到了野外,仿佛下一刻就要来场荒野求生。
没办法,汉代的人口太少了。
景帝末,武帝初的总人口不过三千多万,分到地方,一个万户县加上藏匿的奴隶,撑死也就是五六万。
总人口如此稀少,县里面的人也多不到哪里去,五六千顶天。
也正因为是人少的缘故,县里面才没有出现堆粪满天,屎尿横流的景象。
当然,这不代表县里的卫生真的好到能达到后世的水平,也就是表面光,犄角旮旯处总会给人些惊喜,甚至在集市,贩卖时令蔬菜和鲜肉的地方,总会有卖不了的残渣被随意丢弃,积年累月不仅味道冲天,还会引来无数腐蝇,而那些有牲口的地方,更是不用多说。
韩盈想改的,主要就是这几部分。
集市卫生,居民垃圾处理,街道环卫。
唯一的缺点,就是改这些没钱,至少别想从县里再多要拨款,师父修水渠已经把账面上能调走的钱全给调走了,实在是挤不出来半担粮。
好在韩盈也不需要愁这个。
说起来,这次处理卫生的时候卡的也是刚刚好,她今年才将如何制取粪肥的技术教导给过来学习的乡级女医,等她们抽时间组织好本乡的人花两三个月学接生又学堆肥的回去,正好到了冬天,技术才刚刚在村里推广,想看到成效,那得等到明年秋天再说。
而县里那些知道堆肥效果的官吏,虽然也会缺肥,但从自家田周围网内拢拢差不多就够了,暂时不需要瞄上县里,就算是有消息灵通的商人……他们暂时也看不上这个生意。
这实在是太脏了,人少也不成堆,再加上运输、雇人的费用,很难说到底是赚还是亏。
当然,若是要等到明年秋天,有人察觉到这生意非常可做,那肯定会有人开始入场,而这种事情也很难说是好是坏,现代还有高价厕所呢,把这种事情变成生意,那能动手脚的地方也不少。
古代那些通过垄断粪业赚取百万家资的,一方面是依靠大城市,比如达到百万常住人口级别的首都,能够收拢的肥料可观的同时,也会倒逼官府出钱治理,毕竟随处便溺多了,整个城市都得粪臭满天,甚至会下渗污染水源,必须作为一项城市建设,主动花钱请人来处理。
拿一份官府的工资,而能够有能力组织接收下来处理全首都肥料的人,也绝不可能只赚肥料这一波钱财,他本身财力也能支撑他在京都周围购买土地,种植那些耗费肥力,又售价高昂的经济作物,亦或者直接送到那些集中管理的庄园,方便快捷,还省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