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亲眼看见了?”梁阑玉不依不饶地追问。倒不是她觉得这人在说谎,只是战场上情况混乱,很容易出现以讹传讹导致军心溃散的情况。
那士卒怯生生地点头:“小人就在城楼上,亲眼看见了。”
“还有其他人看见吗?”梁阑玉目光犀利地巡视在场众人,“一定要亲眼!听说的不算!”
过了一会儿,另一个人小心翼翼举起手道:“小人也看见了。”
还有个人小声道:“我看见程将军的尸体被人抬下来……然后军队就乱了……”
有三人作证,看来历城的守将大概率真的阵亡了。梁阑玉不由叹了口气。
丢城丢得这么快,而且如此麻痹大意,竟连敌军来了都不知道,这守将若还活着,也是要被她押去京城问斩的。好在这守将没有做逃兵,以身殉职,至少保全了他的族人不会被朝廷连坐问罪。
而北燕军攻城赢得如此顺利,应当也与此有关——主将死得太早,导致历城军迅速军心溃散,失去指挥,也失去了作战能力。
梁阑玉又问:“北寇来袭,带了多少兵马?”
一名士卒激动地带着哭腔答道:“至少有七八千人,或许上万了!梁刺史,他们是要发起大战了么?”
他的话令在场众人哗然。
“胡说八道!哪来七八千人?!”一名文吏激动地怒斥道:“顶多也就几百人!明明是你们怯战,一触即溃,才丢了城池!”
那士卒反驳道:“怎么可能才几百人?城中八百守军都拦不住他们,他们定有数千人!”
“就是你们怯战!混账!若不是你们,我爹也不会……”
双方吵了起来,由于在场人数众多,不少人加入了争执或者劝架的队伍。
“就算没有七八千,三四千总是有的……”
“不可能!我当时就在山上看着呢,最多只有一两千人!”
“说我们胆怯?你们怎么不自己作战!”
众人各执一词,吵得梁阑玉头都疼了。
这将领还真不是那么好当的,她只是想弄清敌军的人数,人们给出的回答五花八门,跨度竟然从几百到上万都有。而这还不像做题,书本后面没有标准答案可参考,她只能依据各种信息自行判断。
“都别吵了!现在谁也不许擅自发话!”梁阑玉大声呵斥,令众人暂时安静下来。她问道,“有谁看清楚,他们有几排盾手?几排矛兵?看清的举手回答!”
有几人举手,仍然给出了不同答案,但差距逐渐缩小了。
在询问了多项细节后,梁阑玉心中稍稍有数:在场的军人为了推脱战败的责任,倾向于夸大敌人的数量。而有些愤怒的百姓则因看轻军队或未接触战局,会往少了报。
总而言之,由于事先没听说敌军有大规模动员,且溃逃的军民也证实了敌军以轻骑轻步为主,并未携带太多辎重。因此七八千人是不可能的,梁阑玉认为敌军在一两千上下较为合理。
她又问道:“你们之中可有军官?”
众人你看我,我看你,竟然没人做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