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接的时候正好赶上陆澄过来验收项目,前同事带着蔚然去见人。
“你好,我是陆澄,合作愉快。”陆澄听完前同事的介绍,向她伸出手,声音清澈凛然。
“你好你好,我是蔚然,很高兴与您合作。”
她的声音真好听,蔚然想。
前同事说陆澄是个很强势很难搞的人。
果不其然第一次对接就被陆澄抓住错处一顿猛批,蔚然唯唯诺诺点头称是。最悲伤的是,陆澄的批评全程没有带任何负面情绪,只是精准地指出一个个错误和漏洞,并给出了解释和要求,而蔚然也不得不承认,她说的都是对的。那一天的陆澄有些无奈地给出她们第一次合作的评价:“这种程度的方案在我这里是过不去的。小朋友,路还长着呢,加油吧。”
那时候的蔚然毕业不到一年,从业不久,还不是如今职场老油条的模样,被陆澄的话噪了个满脸通红。她一遍一遍地改方案,再一遍一遍去跟陆澄汇报,被驳回再修改被驳回再修改。许是陆澄对新人还有一定的容忍度,竟也愿意陪着她一遍一遍的过,虽然有时会开嘲讽,但给足了耐心。
方案通过的那天,蔚然高兴得在群里连发三个红包。
接触久了就会发现,陆澄其实是很专业的甲方,大部分时候需求都很清晰,跟蔚然的磋商多是讲道理的,也不太发脾气,更不会随意投诉,顶天了骂她脑子进水,叫她控干了水再来讲话。比起不靠谱的师傅和同事,彼时的陆澄更像蔚然职业生涯的领路人。无所不能的陆澄是她初期最憧憬的模样。
她迫不及待地汲取着一切有助于她成长的东西,在陆澄的驳斥和嘲讽中,模仿陆澄的方法,揣摩陆澄的思路,再一点点剥出适合自己的部分,融成自己做事的一套逻辑。她从战战兢兢到游刃有余,学会了怎么做出好的方案,也学会了怎么跟陆澄这样的甲方相处,甚至无师自通了怎么拿捏陆澄,怎么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半年后,陆澄再看她提交的方案,笑道:“你从我这里学走了多少东西,嗯?叫我一声老师都不亏。”
“谢谢陆老师!”这一声陆老师蔚然叫得心甘情愿。
但那时的蔚然必想不到,有朝一日会跟陆澄产生工作以外的联系。
蔚然最后检查了一遍材料,附上附件发送邮件,然后放空自己等待陆澄的回复。这个材料将将擦着陆澄的底线,赶在第十二个工作日转点之前发送,她不知道这个点陆澄还会不会查收邮件,她只是有些累了,不想动弹。
偌大的办公室空空荡荡,手下的小学徒完成了基础工作也先走了,只留下蔚然头顶那盏灯孤零零地伴着她。她将腿架在另一张椅子上,往后倚靠椅背仰躺下去,闭上眼,放任自己沉溺在这一刻的疲倦之中。
不知过了多久,新消息的嗡鸣打破了深夜的沉寂。蔚然猛地坐起来,手忙脚乱地摸过手机。
一条来自x品牌-陆澄的信息显示在屏幕中。
[x品牌-陆澄:收到,整体问题不大,细节调整明天给到你反馈。]
蔚然松了一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