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早,晏宁将七人带到云涧溪,给他们一一发了工具,让吴文教他们怎么挖红薯。
院子旁与河对面这两块地的红薯长势最好,山坡和河边零散的那几块地长势就不太行。因为用来插杆的红薯藤不够,所以种到后头只能稀稀拉拉地种,吴文看地里太空了,还在地里头种了不少玉米。
照这个情况,十五亩地能不能收成一万斤红薯都挺悬的。
“这贼老天,也忒冷了。”晏宁拖着簸箕在劳工们身后捡红薯。一身厚厚的大棉袄和棉手套让他的动作变得十分笨拙,但不穿又实在是冷,特别是那老北风一刮过来,直往脖子里灌,冻得人直打哆嗦,让人忍不住骂骂咧咧地咒骂起老天爷来。
“要不您回屋做饭去,我来捡罢。”吴凡说,“屋里暖和些。”
晏宁想了想,问:“那午饭吃什么?”那么多人的饭可不好做啊。
“就吃红薯罢,再煮一锅菜汤,您看如何?”
“行!”晏宁一口答应,脱下手套就回去煮红薯去了。
入冬后地里的泥土又冷又硬,比夏天时难挖得多,而且天还黑得早,这里离城里又远,申时左右晏宁便喊他们收工了。
于是一天下来,十五亩地才挖了近三分之一。
七个劳工一人挑一担红薯回城,王阿平拉着牛车在木桥处候着。
回到家,几人一块帮忙将红薯卸下牛车搬进仓房里,接着晏宁又要给劳工们发工钱,忙完后天已经完全黑了。
一家人围坐在桌旁吃着晚饭。一碗热乎乎的肉汤下肚,晏宁顿时就觉得身子暖和了起来。
“我瞧着这次收回来的红薯比夏天收的那一批小了不少。”雯娘道。
晏宁:“是啊,个头都偏小,大个的也没多少。”
没育好苗就种,减产是必然的,他已经有心理准备了。
雯娘:“那送去汴京城的话可得好好挑一挑了。”
晏宁笑笑说:“挑一车大个的还是不成问题的。”
“阿宁。”魏承问道:“红薯何时能挖完呀?”
“过两天就能挖完,怎么?”
“嘿嘿,那挖完红薯之后我们去买炮仗罢!”
雯娘拧着眉瞪了他一眼,不悦道:“不年不节的,买什么炮仗。”
魏承撇嘴道:“哼,再过俩月就要过年了哩,到时候阿宁不在家,阿娘你铁定是不会给我买的,所以我要趁着阿宁在家的时候赶紧买好!”
没想到这小兔崽子人小鬼大,比晏宁想的还要周到。不光周到还特别的贴心:“把许大夫也叫上,让他帮我们把炮仗挑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