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女生耽美>又见梨花开> 第163页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63页(1 / 1)

“不用不用,您太客气……”

陆鸿文话音未落,孙主任就招呼大家,“来来来,大家都站到一块来,合个影。”

随后又是噼里啪啦一通闪光灯。

好不容易闪完了,陆鸿文刚要开口,这位孙先生抢先发了话。

“陆先生啊,对于这次制作录像,领导都十分的重视。您看,这都是各个音乐学院和电影厂送来的拔尖的人,你们一定要好好合作啊。“

说完还不等陆鸿文说话,就带着这一群人又乌泱乌泱的走了,剩下小姜一个,跟陆鸿文在这大眼瞪小眼。

“这些人都不是学唱戏的,这要怎么合作?”陆鸿文显然是被这位姓孙的搞得有点懵。

姜秘书的脸上挂着十分职业化的微笑,“您看,咱们这次的工作重点在于给老的录音配像,您的话肯定就是给秦霜先生配啦。领导说了,表演嘛,应该都是通的,毕竟演什么不是演呢,但是咱们的导演只懂拍摄,不懂唱戏,所以这一块就有您全权负责啦。他们都有底子,应该花不了多久。咱们这次任务比较多,时间也挺紧,您得注意把控着点。“

“要么您找点唱戏的来吧,这样可能还快一些。要全都是没学过的,就算我想抓紧也抓不紧啊。”

姜秘书两手一摊,“瞧您说的,这唱戏的哪有那么好找啊。要么您点名,我们去做工作?“

陆鸿文想了一圈,说了几个名字,要么是请去配别的戏了,要么就是说什么都不来的。

“您呐就别指望了,好好带着这些人,把您这边任务完成好就得了。”姜秘书笑眯眯地说。

“还真就找不来个人了吗?”陆鸿文对着这么一群年轻人,心里多少有点不满意。

但恐怕还真的就是找不来人了。跟陆鸿文这么大年纪的,学戏的本来就少,经过这么多年,都不要说他们还愿不愿意来,就说还能会唱的能有几个呢。甚至都不要说其他人,连陆鸿文自己都生疏了不少,毕竟这么多年过去了,虽然还有不少录音保存下来,他或许还能记得不少唱段,但是已经有不少做工上的东西记不清了。他自己都记不清,他可怎么教。

不得已,又从家里扒拉出秦霜的老唱片,自己反复的琢磨,又去找朋友,找白琼,反复的琢磨,然后再回来跟这些年轻人排练。

此时正笼罩在”我真的什么都想不起来“的阴影下的陆鸿文哪里知道,这才是一个开始。那姓孙的说导演对这些一窍不通,那还真不是个客套话,他除了会喊”开机“之外,好像真的就没什么别的功能了。行头,道具,布景,这一连串的东西,他是真的不知道。不但不知道,也不在乎,整天吊儿郎当,交工完事。

你要问他,他就说,“我是学西洋电影的,那剪辑,那运镜,那光影……再看您这,一镜到底,啥技术含量都不要,也就是个喊’开机‘和’卡‘的活儿了。”

陆鸿文被这么个班子气的眼皮直跳,在片场大发脾气也不是没有过。然而并没有一个人理他,他发火什么用都没有,反而还让别人觉得他是个故意找茬的老古板。

“就那几十块钱儿的工资,陆老师您图个啥?”

后来陆鸿文也就习惯了,每天亲力亲为,从道具的摆放,到表演的方式,全都是自己亲力亲为。辛苦之下,有对这份工作产生了更多的感情。

他们分配到的任务是十二部戏,前前后后折腾了两年多。等最后一部戏拍完,导演喊“咔”的那一刻,陆鸿文长出一口气,可算是完了。

好在拍摄的效果和完成度都很不错,也算是他这两年没有白忙。陆鸿文看着那一盘一盘的胶片,欣慰的笑了。

--------------------

这一段拍摄跟历史上是有很大出入的,真正的配像都是专业的演员去配的。但是我这里要凑这个剧情,所以魔改一下

第82章

其实这次配像的成果并没有广泛流传,大多变成了一份份的记录档案,封存在各地的历史档案馆里。不过这样的拍摄让一群工作者看到了更多的可能——或许这样一种剧场艺术,甚至说是茶馆艺术,并不一定要留在茶馆里,而是可以通过更加先进的技术手段,走到更远的地方,遇到更多的观众。

翻过年来,文艺工作者接到上级通知,今年的工作以发掘和保护传统文化为重点。对于响应号召的组织,可以提供适量的项目补贴、对于成果优异的个人,可以予以表彰和奖励。

这样一条通知牵动了众多工作者的神经,“个人”,“表彰”这样的词,像是烧红的烙铁,烙进了他们的眼睛里。对于这些工作者来说,具体的奖励是什么倒不是那么的重要,重要的是“表彰”——这就好像在一个人的脑袋上挂了一个“此人能力优异”的金字招牌,不管你有多大的抱负,都一定能有条件让你施展;不管你现在收入几许境遇如何,一定能靠这个招牌翻身。搞文艺的大多是没什么钱的年轻人,这样的机会谁不想要呢。眼看着隔壁传统工艺协会今天一个扎染,明天一个漆器的申报,影视行业也开始蠢蠢欲动。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