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女生耽美>琴烟戏> 第47页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7页(1 / 1)

一切都轻描淡写,夏柠说完这些之后,笑了一下,在嘲笑那些往事。韦诚始终眉头紧锁,眼泪在眼眶里,“都过去了,很多事情我都记不清楚。”

她在安慰韦诚,世界的法则奇怪,倾听者情绪变动反而更大。眼泪终究没流下来,韦诚重复一遍,都过去了。

十八岁的夏柠成为过去,二十岁的夏柠模糊不清,不会责怪,也能理解,只是心疼。时间是错位的,十八岁的韦诚救不了挨打的夏柠,他身陷囹圄;二十四岁的韦诚找不到二十岁的夏柠,他觉得自己不配;但二十七岁的韦诚会遇见二十三岁的夏柠,剩下的日子还长,六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能盖过一切。

第23章

李谨说完这些台词之后,长镜头暂时结束,他们有个中场休息,接下来是董乐瑜的大段剖白。快速离开片场,少见的走进停在一旁的保姆车,眼泪怎么样都止不住。没有用纸巾擦拭,任凭眼泪不断往下掉落。李谨整场戏的情绪都很淡,表现出来的全是不在乎,往事随风,但坐在对面的董乐瑜却能感受到很浓的绝望,故事走到这里,处处充满悲剧气息,选择性忽略没有任何用处,真相迟早会浮出水面。

车里面什么都有,他用湿巾擦脸,不留下痕迹,丁豪杰守在房车外面。程风喊完cut之后,整个片场只剩下机器运转的声音,集体静默。她用平静的语气,不怨不艾,眼神清澈随意,还能随意瞟着,但悲伤气息却如此浓厚,让人喘不过气。声嘶力竭不是最无力的,最无奈的是她接受这一切,她放弃反抗,她不再唾骂生活,只剩无言的失望。

情绪调整很快,董乐瑜下车,下面是他的重头戏。看见房车旁边的李谨,看见她径直的走过来,让他去车尾。然后伸开双手说:“拥抱一下吧。”

这是他们的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拥抱,比客套多些温馨,比亲密少些随意,他需要掌握力度,隔着羽绒服,他们亲密接触。时间不算长,等到李谨拍拍他的后背,他就知道时间到了,需要分开。

他低头看向李谨,说:“谢谢,好了很多。”

“别谢我,需要感谢的是夏柠和韦诚,我也希望他们圆满。”

她平静的说这句话,直视董乐瑜的目光,能看出来里面的不解和失落。特定的时刻到了,李谨行使说谎话的权利,轻描淡写的撇清关系。

连生涩的笑容都挤不出来,他只是问:“还会和我一起去看雪吗?”

李谨点头,说会的,他帮李谨把羽绒服的帽子戴了起来,隔着帽子,轻柔而珍重的摸了摸李谨的头,“那就没问题了,到时候带你去看雪。”

很难在一天之中连续说谎,李谨说不出来拒绝的话,他的眼睛很干净,恍惚之中总像是有泪滴要落下,她还是不够心狠手辣,当不了刽子手,并不能斩断一切。

剩下的半场戏用最高的标准审视仍然堪称完美,上午只剩下零星的戏份,有段时间他们等在片场外面,看吕燃逸弹吉他,真的像演唱会的气氛。董乐瑜觉得李谨出神,问她是否真的这么喜欢乐队,不掩饰的向往。

她回神很快,顾左右而言他,说:“这个乐队挺厉害的,调动情绪很快,他适应的很好。”确实有组建乐队的天赋,前些天夸下的海口不只是信口开河。

董乐瑜对这个话题不感兴趣,提起其他事情,问:“可以问《水鬼》到底是什么意思吗?”

几乎所有的主创人员都在现场,剧本最终的呈现多出自于他们的助力。除了《水鬼》首映当天,这是最接近最初设想的时刻。对真相的探究?对寓意的好奇?或许是对那天轻描淡写的一句“我们”难以释怀,看看是不是他说的那样默契。看到《水鬼》,第一印象大概率和水有关,实际上最后的结局是车祸,吕燃逸说相看两厌,进行双关。

调动脑子中的回忆部分,“导演起名字不会和演员商量,他的想法无从求证,没人能摸清楚他的心思,要不然他怎么当导演。”不需要进一步的提问,某些时刻,李谨知无不言,“只不过在我看来,《水鬼》就是滚开,最后一场戏,那天演了很多遍。”

答案称得上如出一辙,应该称赞他们诚实、诚恳、无需遮掩,只不过他说不出来这些,又问:“我们这部电影叫《出城》,有没有一些隐藏的含义。”

李谨反问:“你觉得呢?”

他认为有,毋庸置疑,因为程风喜欢玩文字游戏,有直译,但大部分充斥其他含义,让人猜测,摸不着头脑,然后给出客套的说法:千人千面,具体含义无足轻重,没什么意义。

“他叫韦诚,其实是围城,出城不仅是离家。夏柠永远无拘无束,不会真正属于任何人。”这些东西是最近咂摸出来的,刚进组的时候不在意结局,被假象迷惑,剧情越往后走越明朗,躲不过去,董乐瑜先于韦诚感知到离别的气息。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