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这话,夏母果然打起了精神。魏老师以为她是明白了心态有多重要,却不想她是心里打起了另外的算盘——心态不好是好事啊。万一考上了一中,她怎么名正言顺地不让夏亚南去上高中?
找到了万全的主意,夏母回家和夏父一合计,两人一拍即合。在临近中考的一个月里,原身一回家,夏父夏母便问她的考试成绩和排名,问完了就是一顿排揎,然后便开始说谁谁家的孩子考了多少多少分,人家一回家就做饭看弟弟,也没跟你似的成天躲在屋里说要学习之类的话。
初三模拟考试频繁,原身本来压力就大,被他们这么一排揎,便更难受了,晚上失眠是常事,有时做着做着题就哭出来了。情绪不稳定又休息不好,原身的成绩可想而知。模拟考试的名次一次次比一次差,中考更是考到了年级三百名开外,如果想继续读书又不交择校费,就只能去二中或者最差的三中。
二中生源一般,老师也一般,学生高考少有能过一本线的。去了二中,基本就相当于和一本绝缘了。中考考成这样,原身在家里哭了大半个月。等缓过劲来,琢磨了半天,便想去二中——二中虽然不好,但是有实验班,里面配了学校里最好的老师和最有希望的学生。在高一期末的时候,学校会对学生按文理分科进行考试,根据成绩分班。虽然这种实验班也和一中没法比,但是年年都有学生考上一本,也算是可以了。
但夏父夏母就是不同意。哪怕原身跪在他们面前苦苦哀求,连亲戚都看得心软,劝他们送孩子去上学。
开什么玩笑,他们怎么可能同意?要是让原身去了,他们这一个月的功夫岂不是白费了?因为之前天天絮叨原身排名和成绩的事,亲戚有不少劝他们别给原身太大压力的。现在原身考砸了,左邻右舍也都说他们这当爹当妈的不是,说他俩把闺女逼得太狠了。他俩都豁出去把名声弄成这样了,如果现在再让她去读高中,那岂不是亏大发了?再说,这么一来,谁赚钱给夏凯买房子、讨老婆?
原身虽然也不完全是逆来顺受的性子,但也不是多有主意的人。在父母的软硬兼施之下,闹了一个月都不见父母松口,又被给弟弟买房说动了,最终还是放弃了。收拾行李跟着亲戚去了南方打工,在电子厂里当缠线圈、在织布厂里当女工……从十五岁开始,前前后后辗转了九年。一个月统共五千块钱,寄回家里四千都被父母嫌少,在外漂泊到了二十五岁才被父母叫回家——让她回家相亲,好给弟弟夏凯换彩礼。
许是怕被村里人说闲话,又或许是对女儿仅有的一丝感情,夏父夏母对原身的婚事还算上心,千挑万选之下,给她找了一个在村里可以说是优质的对象。那男人的长相、性格一般,但是个跑长途的,家境还不错。他对原身不好不坏,公婆也一般。原身的后半生就是一个普通的家庭主妇,每天忙忙碌碌,买菜、做饭、照顾孩子和老人,在父母找来的时候给弟弟塞些私房钱。
放弃求学之后,原身已经在日复一日的操劳中麻木了。安慰自己这就是生活,不咸不淡地过了十几年。本以为日子也就这么下去了,却不想送读初中的女儿去上学时,她在校门口看到了她的初中同学赵迪。
赵迪挎着包,正与旁边的人说话。她衣着干练,明朗而自信,全然不见之前的畏缩。同样是四十多岁,生活的磕磕绊绊全烙在了她的脸上,却仿佛未曾在赵迪身上留下一点痕迹。遑论女儿还拉着她,在她耳边兴奋地说:“妈妈,那是我们魏老师的学生。她考进了一所很好的大学,现在是个大学教授,可厉害啦!”
听着女儿兴奋的声音,原身恨不得缩到垃圾桶后面。
赵迪有多光鲜亮丽,她就有多狼狈难堪。
赵迪和她一个村,两人成绩差不多,家里的境况也差不多,可赵迪却比她果决得多。同样是家里不让上学,被逼着去打工,原身最终让了步,退了学,打了工,赵迪却拿刀架在了弟弟脖子上,放出话来说不让她读书就都别活了。赵家被她这股子狠劲吓怕了,再加上这事传出去之后,没有人敢给她说亲,便只得由了她。
二十多年过去,赵迪读了大学又读了博,走进了另一个遥不可及的世界,她却变得和母亲没有什么分别。每天围着家庭打转,从早到晚忙忙碌碌,却还要被丈夫埋怨不赚钱躲清闲、不会教孩子,被婆婆嫌弃第一胎生了女儿,手脚不利索,干活干的慢……
看着明明近在咫尺,却仿佛和她隔了一个世界的赵迪,多年来的委屈苦楚瞬间爆发,原身泣不成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