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
陈亦桐看懂了叶瑄的口型,他打开了电脑编译器,准备开始用程序语言讲述自己的思路。
叶瑄向现场观众解释了刚刚的情况,陈亦桐由于紧张低血糖晕倒,为了避免再次出现类似情况,将由叶瑄代为传达观点。
陈亦桐编译的速度很快,陈亦桐一边写代码,叶瑄一边解释他的思路。
写到最后,叶瑄一锤定音:“obioly,hewasspiredbyprogragitisnatural”(很显然,陈亦桐从编程中得到灵感,这个过程是自然流畅的)
陈亦桐把他的思路用程序语言解释得一清二楚,谁如果提出质疑,只能说是算法基础差,这对这些专家来说可是一件丢脸的事情。
经过几番拉锯战,几位专家也放过了陈亦桐。就剩最后一个叶瑄孤独地站在台上。
专家组这次显然转变了方针,不再纠结几个人解答的合理性,而从解答的相似性下手。为什么这么巧妙的证法,这么多命题专家都没想到,他们两个想到了。
叶瑄没有着急回答,而是拜托工作人员投影了几张卷子。
叶瑄不急不缓:“这是中国队预选赛的几张答卷,我不认为在这种比赛里,领队有协助我们作弊的必要。让你们遗憾的是,在大多数题上我都和陈亦桐的思路一致。”
陈亦桐自己都没注意到这些细节,在大多数题目中,他和叶瑄的思路都类似。不过陈亦桐一会儿也就自己想通了,他吸收了叶瑄的那本“武林秘籍”,两人思路像也正常。
实际上并不是这样,叶瑄前世有意模仿陈亦桐,前世花了大量时间研究陈亦桐在o和io的答卷,所以才有了这世的神剑合体,仿若一人。
叶瑄:“虽然你们可能不相信,但是世界上就是存在两个思维如此相像的人。我俩都有信息竞赛的基础,想出这种解法不难理解,不过我要强调一点,lifeisshort,epython(人生苦短,我用python)。”
叶瑄十分幽默,台下很快有人get到了她的点,鼓起掌来。
但是显然听证会不是脱口秀,主席台上的专家们不会关注叶瑄语言的艺术,他们在乎的是解释的逻辑性和合理性。
很显然他们对叶瑄这样一个女孩子充满了天然的不信任,继续进行着尖锐的追问。
叶瑄:“我不明白我要怎么证明我没有抄袭,毕竟其实这本来是你们的事情。或许你们可以再出套题,我现场来做?sith教授可以来道图论的题,我觉得你的超越图论改编成应用题一定很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