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边的张丛闵也在焦头烂额中,他这篇论文被《reviewofenoics》邀请投稿,但是他现在还是没办法拿出源代码,投稿到国际期刊肯定过不了学术审查。但是堪比诺奖级别的成果已经吹出去了,只投中文期刊不作英文发表肯定也会引人怀疑。
张丛闵十分暴躁得来到了他组里的办公室,他已经等不了了:“复写这个源代码还需要多久,再给你们两天的时间,再写出不来,今年都别想毕业了。”
组里的几个博士生都低着头不敢说话,最后还是组里已经博六被张丛闵压了两年毕业的大师兄站出来说话了:“老师,我们都是经济学背景的,对代码的掌握程度也仅限于计量,而且这个模型背后还有很多的数学抽象,我们实在无能为力。”
张丛闵就近拿起了一个键盘直接砸在了那个学生身上:“废物!一个个状元进来的,连个简单的编程都复写不出来。”
“要不然您还是去找徐一帆师兄吧,他本科是数学和计算机双学位,您看看他还会不会帮您。”这位博士的话其实已经带着点阴阳怪气,他入师门的时候,徐一帆刚刚毕业,所以他知道当年的龌龊事。
张丛闵这个时候没空管自己学生的阴阳怪气,他好像抓住了救命稻草,拍了一下脑门,对啊还有徐一帆。
张丛闵翻开手机通讯录,发现自己压根没存徐一帆的电话,他又找到学生处调到了徐一帆的毕业信息。
徐一帆接到了陌生电话,听见是张丛闵的声音就立刻挂了。徐一帆博士的成果本来留校都可以,最次也可以找一个京北的985拿到教职,没想到张丛闵放出话来,京北每一个大学敢接收。目前徐一帆在西北的一个211任教,虽然生活也算不错,但是人生轨迹可以说已经被张丛闵打乱了。
但是没想到张丛闵可以做出这么绝的事情,他直接与学术合作的名义联系到了徐一帆任教学院的院长。能和国内最顶尖的经济学家合作,院长自然是没和徐一帆商量就答应了。徐一帆感念当年找教职时院长的知遇之恩,自然也不好意思直接说明事情的原委。
他没想到张丛闵这么多年了还是本性未改,找他让他复写别人的代码。其实张丛闵的这篇文章在国内经济学激起热议后,徐一帆就关注了这篇文章,他当时还以为这老东西这么多年终于长进了终于写出匹配身份的成果了,没想到还是占有的别人成果。
张丛闵这次冒险找徐一帆写代码也算是狗急跳墙了,毕竟他现在手里没有拿捏徐一帆的资本,很容易被徐一帆反咬一口。
张丛闵给徐一帆开出了很厚的条件,这篇文章完成后直接把徐一帆调入京北大学经济学院成为副教授。徐一帆也只是动心了一下下就很快清醒了过来,如果不是张丛闵当年的欺压他靠自己也可以得到这些,不用靠别人施舍。徐一帆知道这是扳倒张丛闵的绝佳机会。
等徐一帆认真看张丛闵发过来的资料的时候,他发现无比的眼熟,这个理论框架和当年康维宁拿给他让他帮忙跑模型的东西非常像。徐一帆、康维宁、江池都是数学系本科的同学,当年江池走后,康维宁也联系过徐一帆帮忙,不过徐一帆当年也没有看懂江池留下的遗作。
徐一帆立刻拨通了康维宁的电话,才知道张丛闵这个王八蛋占了他学生的成果还反而诬告抄袭,两个人一拍即合,一定要让张丛闵彻底身败名裂。
在得知张丛闵基本看不懂代码后,陈亦桐直接将源代码给了徐一帆,并且在代码里做了一些小手脚。
康维宁还是有些不放心:“就算张丛闵看不懂,他组里的学生应该也看得懂吧?我们会不会没有坑到他还会把代码折了。”
徐一帆则是胸有成竹:“现在张丛闵组里哪个不想看他死,当时我带的博一小师弟现在还没毕业,我已经和他通过气儿了。”
徐一帆拿到代码以后立刻给张丛闵演示,并且劝说他最好把这个成果早日公之于众,不然叶瑄和陈亦桐那边反击过来就完蛋了。
张丛闵也觉得徐一帆说得有道理,便向院系报备准备召开一个学术成果发布会,并且面对全球直播,在会议上会公开这个研究的源代码并且授权全世界的学者开源使用。
会议定在京北大学的博雅厅,陈亦桐、叶瑄提前请了假丛东海赶到京北,冷懿德帮两个小孩搞定了入场门票。
面对这堪称诺奖成果的学术发布会,媒体关注给的很足,甚至还有国外媒体在现场实时报道。
叶瑄怕陈亦桐紧张,来之前特意询问了他的意见是否可以适应现场的环境,陈亦桐的态度也非常的坚决,这是他的成果,他要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