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95页(1 / 1)

陈亦桐略微思索了一下:“如果你真想实现这个效果,需要借用仿真的手段了,环境变量我可以帮忙模拟,运动方程我可以帮忙建立,但是仿真的仪器和设备可能比较难弄。”

叶瑄:“我们不需要那么精确呢?比如说篮球的落点不止定在篮筐内,略高于篮筐通过篮板的反弹也可以进入篮筐。”

陈亦桐在脑海中模拟了一下运动方程式:“如果不要求精确的话,正常的固定抛球位点和角度,命中率应该能达到80,前提是大家每次能确保抛球手势相同。”

叶瑄在确认自己的方程没有任何问题后,又把颜时夏叫了过来,让她保持投篮动作和投篮位置,进行多次重复,经过多次调整,叶瑄终于找到了这个时间的空气阻力系数,最后颜时夏的投篮准确率也提高到了60左右。

陈亦桐看着直皱眉头:“你这样算不是办法,篮球的空气阻力系数是可以算出来的,你等我回去建个模吧,不然你总不能每次投篮前先手算一遍吧。”

陈亦桐的行动力也不是盖的,回家以后立刻查询了相关的论文,在nba投篮训练中有人披露过类似的数据。陈亦桐很快结合了那些数据和自己的调整简要构建了空气阻力系数的计算模型。

篮球的空气阻力和环境气压、空气湿度、风速、材料的动力粘度等因素都有关。陈亦桐在构建了基本的空气阻力系数的测算模型后,在网上找了一家国外的实验室帮助测算了具体的橡胶材料和温度湿度对空气阻力系数的影响曲线。

陈亦桐的行动力并不是盖的,只过了两天,就把比赛用篮球的空气阻力系数给算了出来,还顺手根据运动轨迹方程再建了一个模型。这个模型在使用的时候,只要输入当时的环境数据和某一同学的投球高度和投球角度就可以输出投球的最佳坐标。

第二节体育课,同学们就开始在模型的指导下进行训练,只要是能按照系统地指导进行投球,进球准确率能达到78。而想要提高准确率,要靠的不是提高模型精度,而是同学们需要保持自己投球技术的稳定性。

陈亦桐的这套模型是让体育老师都为之折服,央求着能不能推广给其他班使用。

陈亦桐自然是严词拒绝了:“智商太低的人可能用这个模型只会适得其反。”

作者有话说:

1“这个模型在使用的时候,只要输入当时的环境数据和某一同学的投球高度和投球角度就可以输出投球的最佳坐标。”这句话是错的啊,只不过为了写作的方便我没有解释。如果每个人能保持每次投球的力道一致角度一致,这个模型才有可以实现的可能。所以想要得到投球最佳坐标还需要知道投球的初始动量矢量。

第47章、曼福德(菲尔兹)

运动会开幕那天,a班的27名同学都摩拳擦掌,发誓要让其他班的同学看看a班的厉害。

过往的运动会,有很多人丢分的原因都是漏听了广播,错过了检录的时间,但是叶瑄是绝对不许这种事情发生的。叶瑄这个体育委员也的确当的尽职尽责,她根据每个同学的报名项目和比赛的时间安排出了一个志愿者值班表,确保每个同学在比赛的时候都有引导服务的志愿者。27个人被叶瑄安排得井然有序,可以从容的比自己的项目还可以为其他同学提供服务。

上午最先进行的是50、100、200和400的预赛,短跑比三枪,中长跑只比一枪。不过短跑项目a班报名的同学比较少,主要还是看那些体育特长生同场竞技。

a班同学比的第一个项目就是季寒冰的跳高,虽然季寒冰这人挺讨厌,但是他的好胜心还是比较强的,报名以后私下里练了很多,还去找了专业的教练请教。

季寒冰这么卖力就一个要求,陈亦桐要当他比赛时的志愿者,给他端茶倒水递毛巾。为了这宝贵的一两分,叶瑄只能央求陈亦桐忍了。

男子这边起跳高度是150,每一轮上升5,季寒冰填报的初始高度是160,前两轮可以免跳。

第一跳季寒冰160的高度较为轻松的通过,叶瑄估计他还有10的高度的上升空间,这一高度结束,场上还剩17个人,距离得分估计还要再等几轮。

季寒冰第一跳成功后立刻满场去找陈亦桐,看到陈亦桐站在沙坑旁边时,那个做精劲头就来了。

“陈亦桐,我刚刚跳的有点累了,你帮我开瓶矿泉水吧。”

陈亦桐面无表情,拧开了一瓶矿泉水,叶瑄看陈亦桐的眼神好像在拧季寒冰的狗头。

“陈亦桐,帮我拿一条毛巾吧,身上有汗影响我的发挥。”

陈亦桐斜睨着叶瑄,意思就是——看,这就是你给我找的麻烦。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