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讲?”
“因为他们被带回故土安葬,还用上这么精致的东西,说明皇室承认这二人的身份,且没有人对此产生异议。如果遭遇海盗,在争端中被杀,就算有随从的人逃得一命,并把尸首捡回来,海上漂泊归乡,尸首腐烂,早辨不清是谁,凭几个人的一面之词,只能当成一个悬案。”
“不无道理……”
“事情的起点在明朝宣德六年,那一年,王与王妃带着一支约五千人的船队出海,既不为宣传大明正统,也不为宗教朝圣,而仅仅是通过进行远洋贸易的手段,来满足他们自己的见闻。
“这样的船队,除了规模有些大,其他并无特别,毕竟从秦汉时期,就不乏这类出海航行的商队,宋明两朝只会更加繁荣。
“但奇怪的是,同行的人员,并非都是商贾,而大多是一些得罪了大人物的绿林亡命之徒。你猜为什么?”
闻山白不假思索道:“那时候是明朝海军强盛时期,只是进行远洋贸易的话……沿着大陆架海岸线走,应当不会遇到什么大灾……那么,他们没走海上商路?”
“没错~那不是他们第一次出海。前几回远航,的确是以贸易为主,随着旧航线徘徊于a大洲板块边缘,而这次,他们选择的航线是向东。”
“走太平洋吗?那可有得漂了……难怪商人们不跟队。”
“是啊,那么远的路,除了没有活路的人,还有吃饱了撑着的那两位贵族,估计没人会走吧。毕竟那时候的世界地图已经相对完整了。”
“既然不是行商,那么船队的目的是什么呢?”
“那就更有趣了。这位王呢,虽生活安逸,但并不认同当时以全天下供养一家一姓的社会制度,想要自己在海外建造一个全新的桃花源,使人人安居。而王妃呢,则是单纯喜欢冒险,写一些有意思的故事。多亏明朝小说出版业的繁荣,那种盛况,至今都难以望其项背。
“而这伙人里,脑子有病的还不止这俩,据说船上还带有许多土壤,有人甚至在甲板上进行一些简单的农作物种植,虽然结果并不好,因天气难以预料,失败的次数居多。”
“听上去是挺有想法的一群人。”
“嗯。船队整体还算幸运,物资充足,一路未停,在海上躲过了几场不算大的风暴,随着洋流穿过赤道,见识到了与那时常识相反的季节规律。但或许是善泳者溺、善骑者堕,他们最终还是差点没能逃过一场大风暴。
“我看到的那些残页记载,纷乱复杂,版本也不统一,神怪之说掺杂其中,但根据其□□通的描述,所能得到的信息也不少。比如,那时正处在夜间,海上起了大雾,风高浪急,甚至……还有大王乌贼缠了船身。”
正说话间,就听窗外起了雷声,配合着陆芊手上的比划,闻山白强行忍住没笑,试着想象了一下那个画面,确实有点地狱笑话的意思。别的倒还罢了,巨型鱿鱼,已经够吓到一些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