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玄幻魔法>寡人无疾> 第273章 重合?分歧?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73章 重合?分歧?(2 / 4)

刘凌了然地黯然垂目,叹气道:“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如果真是因为这个,我日后注意便是,何必如此惊慌失措。”

命要的,床单也还是要滚的!

姚霁咬着唇,心中惴惴不安,一时间简直像是失了声。

刘凌究竟是死于什么,历史上并没有什么结论。古代中医一种病尚且有不同种说法,在确定病因这件事上,就更难以有结论。

代昭帝的永陵在很早的时候就被主持了发掘工作,但由于那个年代科技水平并未到她那个年代的技术,所以既没有做到完全复原陵墓,也没有做到保持尸骨以便进行dna检测和身体各项还原模型的工作。

甚至于考古手段简单粗暴,最后发掘永陵墓道放置棺椁的内室时触发了机关,墓顶的火油倾泻而下,彻底将整个内室和后室烧得干干净净,根本连代昭帝的棺椁都没有看到。

这件事是考古界最大的遗憾,姚霁有时候甚至恨不得自己早生几百年,去阻止那些前辈们曾经急功近利的行为,保护那些即便技术达不到水平还要强行进行考古挖掘的坟墓。

没有办法进行检测,自然不知道代昭帝最后是死于什么原因,而且代昭帝的起居录也一直没有被发现,有人说和内室一样毁于火海,有人说代昭帝是个慎独的皇帝就没有这东西,但太医局的医案却有完整的传承,从他驾崩的最后几年内病情的起复,大致也能推断出是肝或者胆出了问题。

太医局的记载里,刘凌的症候是”脐左连胁如覆杯”,法医猜测他可能有一个较大的腹块。

“腹胀有青络脉,喘不能卧”,指出腹水很多,已经不能睡平,腹壁可见明显的静脉。

“自利完谷”,腹泻得厉害。

“日晡潮热、夜有盗汗”,则很像肿瘤热。

肝癌的肿瘤热,常见的就是下午发热,夜间大汗出。

肝病和胆结石胆囊炎在古代很常见,而且肝病是强传染性的疾病之一。

仅仅代昭帝一朝,就有几十位大臣在太医院医案上有过肝病的病案,没有记录在案的更多,民间就更不要提了,加上年轻人癌症扩散的速度比老年人更快,身体越强壮发展的越迅速,所以刘凌三十六岁因肝癌而死的猜测,在学术界也算是没有太大争论的。

但是历史上的刘凌并没有酗酒的毛病,所有的史籍里也没有记录过宫中曾有过“巫蛊之祸”,没有人会想到肝病和什么肝吸虫的虫卵有关系。

至于那个叫黄良才的舍人,则是四年后“方嘉案”里才被牵连出来,也不是以方嘉的遗子,而是被发现勾结逆党余孽而一同连坐了的。

如今姚霁回念一想,如果历史上的黄良才一直没被发现曾经下过蛊,又或者被发现了但没有办法解决,那个时代肝病传染性本来就高,宫中大臣的工作餐虽然是分餐制,但都有边吃边高谈阔论的习惯,飞沫传播也很正常,大规模爆发过肝病,应该不是偶然,只是找不到明确的证据。

到了现在,历史已经改的像是个筛子,千疮百孔,姚霁自己都不知道未来走向何方,也知道自己瞒不住多久。

内心里,她希望刘凌已经改变了历史,将未来可能致命的威胁扼杀在了摇篮中,剩下的只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后遗症。

可理智上,她又明白刘凌如果成功的躲过了三十六的生死大劫,那么“元平之治”必将到来,代国将前所未有的得到大的发展,整个历史要有剧烈的变化。

在元平初期,这位皇帝就已经主持了多项农业工具、航海技术、军事器械的改良和推广工作,对于商人在商路上的开拓也是大力的支持。

他还喜欢以朝廷的名义修书立传,诸如《灭蝗疏》、《农术要论》、《水经山河志》之类的工具书籍被国子监的刻书馆刊印过无数次,哪怕是再小的县城里都会有数本甚至数十本可以作为参考资料的工具书籍,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代朝对于后代的最大贡献便是这些珍贵的古代资料。

他的遗憾是寿命太短,在进行研究改良的十几年里虽然得到了技术上的突破,可是没有完成整个代国境内的推广和更替,直到他死后,后任的皇帝为了得到许多先帝老臣的支持,不惜成本的推进先帝的德政,许多先进的农业工具、农书才得到大力地发展。

农具的改良使得传统的耕种方式也进行了演变,生产力的提高带动了粮食的产量,粮食产量的增加又使得人口膨胀式地增长,这才有了后来代国的最后一次盛世的到来。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