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军事>步步生莲> 第240章 另辟蹊径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40章 另辟蹊径(2 / 4)

集英殿上几位天子近臣正在殿上讨论如何加强加强京城防范火灾事宜。汴梁城火宅频起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建筑的密集火灾的损害也是越来越厉害动辄烧去数百上千户民居哪怕王公大臣的府邸、皇宫大内的宫殿也不能幸免已经到了皇帝也不得不予重视拿到朝堂上与臣子们郑重讨论的地步。

宰相赵普、副相吕余庆、薛居正、开封尹赵光义计相楚昭辅、副计相罗公明等几人各抒己见所说的办法大致还是勒令坊间加强火烛管理一俟走水四邻传呼相救一类的传统办法这样的办法本就是乡里间惯用之法但是放在汴梁城效果实在有限。

赵匡胤见他们提不出什么独到的见解便道“联今日往城西禁军营中行走亲见梁门火起火势着实不小顷刻间数百民居化为灰烬无数百姓一生积蓄化为乌有号啕于街头其情凄惨联见了亦觉伤心。

当时恰有和州防御原任芦州知府的杨浩参与救火联听他所言颇有见地。今日联召众卿来集思广盖既然众卿也提不出什么好办法联欲下诏擢杨浩专司京城防火事宜不知众卿以为如何?”

罗公明听了双眉微微一动他位居中枢自然知道朝廷对杨浩的猜忌如今官家有意起用对杨浩来说也不知是祸是福为安全计这个杨浩现在还是不要抛头露面的好。杨浩是自己最疼爱的幼子克敌的好友为人处事又极乖巧不妨为他进上一言。

心里想着罗公明便上前一步躬身一礼不着痕迹地道“官家臣以为知易行难火灾起时随口议论几句听来似有见地却未必可堪一用口官家爱才却也不便骤然提携如果官家觉得这杨浩见地独特可令他上一封防火疏”若果能有条有理能减小火灾之害那时再提擢不迟。”

赵光义高高在上一向目高于顶结果小小杨浩让他栽了个大跟头对这个杨浩他一直没有什么好感。虽说以他的身份地位不致于对杨浩这么一个失了势的小官耿耿于怀揪住不放有了机会却也不会对他说出什么有利的话来。

罗公明此言正合他的心意赵光义立即奏道“罗大人所言有理。官家臣职司开封府这防火救灾正是臣份内之事。如今火灾频起扰动官家是臣没有尽到本份心中实在惶恐。臣今后必加强对火烛的管理以减少火灾的生。至于那杨浩胸无点墨志大才疏不过是有点小聪明罢了难堪如此重任。选任官员是朝廷最重要的事臣从未见这杨浩于防火救灾方面有何长处似不宜因其寥寥几语委以重任。请官家三思。”

赵匡胤又看向楚昭辅问道“楚卿以为如何?”

楚昭辅字拱辰宋城人。他是有从龙之功的一位大臣原本是一员武将最初任军器库使因为会算术在宋初的勋臣功卿中算是相当有文化的一个人因此做了三司使也就是主管财政税赋的计相。

此人做事勤俭素来不敢假公济私只是吝啬小气一些算是个清廉的官儿只是他原本是一员武将管理财赋的本事相当勉强平时许多公务都是副相罗公明替他去做对救灾防火上面的事更是一窍不通一听皇帝问起赶紧想了一想习惯性地依着罗公明的意思道“这个么臣以为赵大人、罗大人所言有理望陛下三思。”

赵匡胤皱了皱眉又看向赵普还未等他问话赵普已稳稳地上前一步拱手施礼道“官家臣以为水火之患甚于兵灾理当设置有司专攻防务如此则火患大大减少是利国利民的一件福扯。梁门火起臣也在场观杨浩言行确有见地官家爱才不妨起用。”

赵光义反对的就是赵普拥护的再者细品官家语意分明心中已有定计赵普自然大力赞成。赵匡胤果然大悦抚须笑道“赵普所言有理联的意思就是设一专司防火的衙门设一干吏专司其事。呵呵……”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