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头一关县试,目前清南村也就李敬文、泥鳅、李敬贤三人过了,第二关府试则一个录取的也没有,因此,板栗和葫芦丝毫不敢大意。
草长莺飞的三月,一大批少年奔赴清辉县城,去博取那未知的前程。
葫芦、板栗和黄瓜就在其中,青山则没有去,他觉得自己比不上侄子们学业好,因此想看看他们考得如何再说。
郑青木等人也不强求他,本来读书并不一定都要科举出仕的。
三月中旬,少年们从清辉返回,葫芦、板栗和黄瓜全部落榜。
苏文青是张家私塾的塾师,他仔细询问了几人的应试情形、答卷内容,然后紧闭嘴唇不语。
板栗之前本就心情不好,县试又落榜,此刻更是精神萎靡。
葫芦本就话少,只有黄瓜不忿地问道:“夫子,可有问题?我落榜也就算了,咋我哥跟板栗哥也没中呢?”
葫芦跟板栗的功课文章,在清南村小一辈中可是拔尖的。
苏文青眼光一闪,轻笑道:“这也难说。你苏叔我向来自负文采,不是连续两次会试都落榜了嘛!你们才多大?才考一次童生试,就有这些不平,这可是读书人大忌。你们以为谁都能有板栗小叔那份得意?”
黄瓜张张嘴,终究没有再说什么。
他并不是因为落榜不忿,而是他们落榜了,可清南村却有七八个少年都过了,分别是刘家的玄龟、麻虾、周矮子的孙子、李敬德和赵亮,还有张家佃户的两个孩子。
这还不算下塘集来附学的。
当时放榜出来,惊得一条街人都不住咋舌,都说清南村到底靠着青山书院,沾了文人大儒的光辉,如今开始出人才了。
独独郑家和张家的人落榜了。
苏文青拍拍板栗的肩膀,沉声道:“莫要将自己跟你小叔比,从而妄自菲薄。你小叔他们当年应试,正是朝廷动荡之时,新帝未定,各方都竭力擢举新人,又时时寻隙参斗敌手,故而各方反不敢妄动,此乃天时;地利就无需说了;得老宰相亲自教导数年,童生试时又有丁学政监管,此是人和,因此几条,他们才取得过人成就。如今天下太平,文人学子如过江之鲫,竞争自然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