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霞愣了一下,冷静地点头说道:“我是明知兰她娘,请问……”
老人脸色没变,手里的动作却出人意料,她将手里的竹篮一把塞到明霞手里,大声说道:“你家姑娘是好孩子,这是老太婆给她的节礼,一定要收下。”
“啊?阿婆,我这不能要,您赶紧收回去。”对老人家突如其来的举动,明霞被弄个措手不及,看她把竹篮丢过来后,腿脚利索地离开,立刻追上去,要把东西换回去。
“不要也得要。”这位老太太斩钉截铁地把话甩给明霞,头也不回的往前走,她穿着一双黑布鞋,走得飞快,明霞脚步慢一点,差点儿追不上她。
“不是,阿婆,您好歹把话说清楚,这半路上得,我也糊涂,送给知兰的东西,我也不敢收。”看着这位老人把自己当成烫手山芋一样避之不及,明霞苦笑不得地大声说道。
“老太婆给小辈的心意,有什么收不得。”老人家听到明霞说这句话,皱着眉头,不过脚步倒是放缓了一些。
明霞看她固执的模样,也不急着将东西还回去,而是闲聊一般问道:“阿婆,家住在哪里呀?怎么认识我家知兰的?”
大概看到明霞没有把东西退回来,老太太的脸色好看了许多,不过,她大概天生一张严肃脸,说话的时候,还是嘴角耷拉着,看着就不好惹的模样。
“七星巷,就在竹编厂后面,我孙女在竹编厂当篾匠,我看知兰那姑娘可亲,做事情好,拿点节礼,你可不能退回来,这是我给知兰的,不是给你的。”老人家说完,警惕地看了一眼明霞。
明霞无奈地点了点头,跟着老人一路走回家,也算知道她给自己塞节礼的原因。
其实,与迟丽云热情打招呼的原因类似,也是感谢大花的样品,给竹编厂带来新的订单。
老人姓叶,她的孙女,是去年厂子里刚刚招进去的女工。
他们祖孙两人住在七星巷一栋不算宽敞的民房里。她的儿子儿媳去山里的水电站施工队干活,目前就她和孙女两人住在县城。
竹编厂内,大部分女工都是从事编织这一块的工作,而男学徒则跟着师傅学劈竹篾。
竹篾师傅的工资,会比竹编女工高上不少。叶老太太的孙女这方面也有天赋,在竹编厂当了一年多的学徒,已经能上手一些细竹篾的活儿。
这两年靠着竹编厂吃饭的人,可不在少数。
叶老太太也是从孙女口中听说明知兰师傅设计竹编礼盒把厂里丢掉的订单又拉回来了。
凤城县人端午就有亲朋好友互相送礼的习俗,所以才会拦住明霞,把东西给她。
既然是老太太对大花的一番心意,明霞便也不再推辞,送她到家之后,聊了几句,才告辞离开。
她也不会白白收礼。
既然是习俗,那也讲究礼尚往来。
她现在知道这位叶老太太的住所,等会儿有空,也准备一些节礼拿过来。
明霞拎着两个篮子,原本去河边挑选海鲜的计划决定延迟,顺路去买两斤猪肉就回去。
走在路上,明霞还掀开遮挡在竹篮上的芭蕉叶,看了看叶老太太送给知兰的端午节节礼。
一双崭新的手工千层底软布鞋,鞋面用得是漂亮的黄色棉布,绣着两朵不同色的小梅花,不太抢眼,但细腻可爱。
篮子底下是一层捡的非常干净的绿豆芽,豆芽细长,顶端的嫩叶翠绿,与后来市场上那种肥肥短短的无根豆芽叶子,有很大差别。
豆芽面上,还放着一张牛皮纸卷起来的春卷皮。
明霞愣了一下,冷静地点头说道:“我是明知兰她娘,请问……”
老人脸色没变,手里的动作却出人意料,她将手里的竹篮一把塞到明霞手里,大声说道:“你家姑娘是好孩子,这是老太婆给她的节礼,一定要收下。”
“啊?阿婆,我这不能要,您赶紧收回去。”对老人家突如其来的举动,明霞被弄个措手不及,看她把竹篮丢过来后,腿脚利索地离开,立刻追上去,要把东西换回去。
“不要也得要。”这位老太太斩钉截铁地把话甩给明霞,头也不回的往前走,她穿着一双黑布鞋,走得飞快,明霞脚步慢一点,差点儿追不上她。
“不是,阿婆,您好歹把话说清楚,这半路上得,我也糊涂,送给知兰的东西,我也不敢收。”看着这位老人把自己当成烫手山芋一样避之不及,明霞苦笑不得地大声说道。
“老太婆给小辈的心意,有什么收不得。”老人家听到明霞说这句话,皱着眉头,不过脚步倒是放缓了一些。
明霞看她固执的模样,也不急着将东西还回去,而是闲聊一般问道:“阿婆,家住在哪里呀?怎么认识我家知兰的?”
大概看到明霞没有把东西退回来,老太太的脸色好看了许多,不过,她大概天生一张严肃脸,说话的时候,还是嘴角耷拉着,看着就不好惹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