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扬州来的穷书生,家中爹娘都是本本分分的农民,竟养出这么个会读书的香饽饽,在先前的秋闱中了解元,此番上京是为了打点门路,只是家中实在清贫这才靠着为往来的香客写写书信寄居在玄清观。
纪何虽是书生,对游记杂谈之类的书籍也颇有涉猎,他将自己从扬州到京城的一路见闻都说给李襄宜听,说到有趣处逗得李襄宜呵呵直笑。
再加上纪何在赏画一事上很有自己的独到见解,李襄宜难得碰到一个人能同她聊得这般投缘,便约好了下次一同作画。
“纪公子不知投到了谁的门下?”
说到这里纪何不免羞涩了起来,他尴尬地抓了抓后脑,“说来惭愧,至今还未找到老师。小生家境贫寒又初来乍到,至今也没能结识几个高门子弟。想来许是小生的文章实在他太过平庸,这京城聚集了大楚最优秀的学子,小生不过泯然众人罢了。”
在大楚,考生们若是在考试之前没能拜到哪个大臣门下,在春闱和殿试之中确实会吃些亏,纪何没钱打点门路还未找到老师想来也是正常。
李襄宜不忍心他满腹才华因为这种原因落榜,想了想便对纪何说道:“纪公子,我九叔在朝中有几位相识的文官,若是你需要,我可以请九叔帮你引荐一番。”
纪何有些手从若惊,他惊喜地看着李襄宜,“李姑娘,这、这会不会太麻烦李公子了?”
李襄宜莞尔一笑,“怎么会?这对他来说不过是说句话的事情。”
纪何虽一直知道这二人家世不凡,但是听到李襄宜这般轻描淡写地说出这样的话,心中还是咯噔一下,这二人的家世怕是比自己想象中还要高上许多。
只是对方不提,怕是不想说,自己也不方便多问,只当不知便是。
纪何同李襄宜聊了一会儿便回去温书了,李襄宜便想着将此事同李彻提一提,早些定下。
“九叔,你可否替纪公子引荐几位大臣?”
李彻放下手中的书卷,“怎么?他向你开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