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得到了闻思静满满酸话的楚家姑娘,正是沛国公的嫡孙女,楚端敏。
她的身世较为坎坷,母亲昌庆公主嫁给先沛国公世子不过一年,世子就因病去世,昌庆公主本人也在扶灵归来的途中遇难,只留下一名遗腹子,也就是她。
说来,楚端敏的家世情况与阮问颖差不多,倘若其父亲还活着,如今的身份也该成为国公嫡女了,而不是像现在这般,顶着个国公嫡孙女的名头不上不下地尴尬着。
至于从昌庆公主那边排辈分就别想了,先帝子嗣不缺,且以嫡为重,除了太后所出的陛下、信王及安平长公主之外,其余人都没有什么宠爱,何况一个去世许久的公主。
闻思静对其生隙不满,也不是由于嫉妒对方的家世。
——实在是因为这位楚端敏姑娘,长得真的太美了。
还不是寻常姑娘家的那种美。譬如阮问颖,长相也很美,足以用国色天香来形容,不是各家贵女能及得上的,但闻思静就没有对她的容貌发表过什么言语。
套用小暑私下里与她恭维玩笑的话来说,就是:“姑娘的美像盛开的百花,让人看了便想要欣赏。楚姑娘不一样,她虽然长得也很美,但……不是奴婢这些粗人能欣赏得来的那种。”
话说得含蓄,但已是她能表达出来的最露骨言语,阮问颖也明白她的意思。
楚端敏长得很美,非常美,但比起阮问颖的“笑如朝露漫山萤”,她的美更接近于“几许春色暗凝香”,尤其是眉心那一点胭脂痣,堪称倾城绝艳,风情万千,只一眼就能让人酥软三分骨。
所以阮问颖很能理解对方的穿着打扮。
因为从古至今,长得太美都不是一件好事。
就像她,很少会盛装出席宴会,包括在宫里也是一样,除了除夕元宵这种大宴,其余日子她都尽量挑拣着清爽的打扮来,为的就是避免锋芒太过,惹来麻烦。
直到和杨世醒定情,她才开始慢慢把心思放到梳妆上,想让对方看到自己最美好的一面,毕竟女为悦己者容。
楚端敏的情况要更复杂一点,她在前两年刚及笄时曾经闹出过一场事:淮定郡王世子对她一见钟情,惊为天人,想要求娶她为妻。
本为一件风月佳事,但楚端敏并无此意,回绝了这场求亲,淮定郡王世子由此恼羞成怒,在其前往青云观上香祈福的途中雇人掳掠了她,欲行不轨。
此等事体已是令人震惊,然而更让人瞠目结舌的还在后面。
那群被淮定郡王世子临时雇来的绿林山匪,在见到楚端敏的容貌之后同样惊为天人,生出了据为己有的心思,甚至为此起了内讧,给了楚端敏逃出生天的机会。
这件事在长安传得满城风雨,即使阮问颖那会儿还是个小姑娘,也听闻了不少流言。
淮定郡王因此被帝后申斥,以管教不力之名削爵去官,作为主谋的世子被贬为庶人,流放充军,那些担任帮凶的绿林山匪更是被判下重罪大刑,秋后问斩者不在少数。
至于楚端敏本人,则在大病一场之后被皇后召进宫里,好生安抚慰怀了一通,予赏赐无数,并得一份懿旨,允其自择亲事,谁也不得相逼。
如今两年过去,楚端敏华及碧玉,风韵渐成,腰如细柳、脸若芙蓉,行走间步态旖旎,便是十分的端庄贵重也能带出三分的娇柔妖娆,可谓媚骨天成。
这样的姿容,也难怪她无论到哪里都会以面纱遮覆、幂篱戴隔了。
第44章所谓的云泥之别,也不过如此了
因容貌之故,楚端敏穿着一向素净,行事也很严谨庄重,鲜少露出亲近笑意。
也因此,各家贵女对她的印象都不太好,毕竟这样的性情说好听了是自矜自重,说难听了是孤高冷傲,不把他人放在眼里。
阮问颖对此颇为不解,心想,大家都是读过书,明白道理的,为什么不能理解这位楚家姑娘的难处呢?
她之所以会这般行事,很显然是为了不让人因她容貌过盛而生出轻视之心,尤其是在发生了两年前那件事之后。
她不能使自己的清誉有损,更不能让沛国公府和楚家的名声受碍,才会不得已出此下策。
要不然一个正值大好年华的姑娘,吃饱了撑的天天蒙面纱戴幂篱,把一切美景事物隔绝在外?
阮淑晗对此评价道:“你能理解她,是因为你也有倾国之貌,并且家世尊贵,深得荣宠,楚姑娘对你造不成威胁,当然能以常理之心看待她。而旁余人不是相貌比不过,就是家世比不过,心生懑郁之下,难免会以偏概全。”
说白了,就是两个字:嫉妒。
这是人之常情,就像阮问颖会嫉妒杨世醒的天分禀赋一样,旁人也会嫉妒楚端敏的家世容貌,很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