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29页(1 / 1)

真定大长公主早已得了信,在厅堂里等着,见到杨世醒,脸上便起了笑纹,安坐在上首,受了他和阮问颖的见礼。

“好孩子,快起来。”她迈着有些迟缓的步伐下榻,亲自拉了杨世醒起来,又虚扶了阮问颖一把,神情慈祥又欣慰。

接着,她细细打量杨世醒的眉眼,含着几分无法参透的情绪,似有感慨地喃喃道:“你和你父皇长得真像,和你母后也有几分相像,真是——”

她陡然顿住,旋即接口:“……真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杨世醒笑道:“孙儿是父皇和母后的孩子,长相自然与他们相似。”他的态度在恭敬里略带着一点亲近,格外合宜。

大长公主很是受用,亲切笑开:“这是自然。瞧我,方才都说了什么胡话,可真是老糊涂了……你千万不要往心里去。”

阮问颖道:“外祖母何来此说?您分明身体康健,眼清目明,精神好得很。”

大长公主笑容更甚,连连点头:“好,好,你可比你母后要贴心多了……”

她把两人带到榻边,在她身旁一左一右地坐下,瞧了这边、又看那边,目光充满怀念。

“想当年你母后还待字闺中的时候,你父皇就曾来府里寻过她。也是像你们现在这般,在这间厅堂里,我坐在中间,他们分坐两头。我今日见着你们啊,就好像回到了当年的时光……”

“不过你比你父皇要强,你父皇当年纵使来得勤快,也难得你母后的一张笑脸,不像你能哄得住我这个孙女,每每提到你都娇羞万分。”

“先前我还有些担心,颖丫头性子内敛,有什么话只会闷在心里,不会放到明面上,难讨你的欢喜。如今,见着你二人模样,我这心里总算是落下了一块大石。”

她把两人的手叠在一起,笑意绵绵地祝愿:“祖母希望你们能像现在这般,长长久久地好下去。”

熟悉的温热自掌心处传来,阮问颖悄悄抬眸看了眼对面的杨世醒,发现他也在看着她,脸上就是一热。

他们不是头一回牵手了,亦有过许多比这更为亲密的举动,但在长辈的面前这样做,她的心里也还是难免会生出几分害羞。

这也是她从前不愿意杨世醒来府里拜访的原因,大长公主对他们的撮合之心彰明较著,他一旦来访,势必会出现这样的局面。

不过现在她的心思变了,杨世醒在兴民苑里的那一番话让她切切实实地动了心,直到现在还沉浸在欢喜的余波中,别说同她一齐拜访长辈,就是让她立即嫁给他,恐怕她也会晕晕乎乎地点头。

许是上了年岁的缘故,大长公主在近两年鲜少入宫,很少见杨世醒这个外孙,不过这并没有造成两人间的生分拘谨,最起码从面上看是这样。

祖孙俩一个和蔼,一个亲近,一派和乐融融的模样,比起一直以来难给几分慈容的太后,倒更像是嫡亲的关系。

杨世醒又是皇子出身,深谙前朝宫闱之道,面对大长公主的言谈应答如流,不显丝毫阻塞。

看得阮问颖暗生艳羡,心想,要是她也能像他一样从容就好了。

当然,这也与大长公主的问话内容有关。

再怎么说杨世醒都是皇子,大长公主不可能像对待阮问颖一样暗含训示,也不会傻到去询问朝中秘事。

唯一长辈喜欢过问、小辈也最容易反感的亲事,又因为阮问颖的缘故而变得顺理成章,无需多言。

剩下的就只有些日常琐事了,诸如“你母后近日可安好?”、“上回外祖母差人送去的糕点方子,你可试着让御厨做了?味道如何?”此类的话,无甚紧要。

还问了一个算在情理之中,但更在意料之外的问题。

“来年开春就是你皇祖母的六九大寿了,届时皇室宗亲俱会入宫贺寿,你三叔应当也会来。对了,你见过你三叔吗?他常年在外,鲜少回到长安,最近一次回来也快是十年前了。”

真定大长公主似是漫不经心地抛出了这个疑问。

三叔即信王,与陛下、安平长公主均为太后所出,是一母同胞的嫡亲兄妹。

也因着这个身份,他得了先帝亲封的单字王和封地,不用像其余宗室一样深居长安,可以离外就藩,当一个闲散的逍遥王。

不过信王似乎与兄弟姐妹的关系不太好,尤其是陛下,平日里的态度仿佛没有这个弟弟。

阮问颖和陛下见面的次数不算少,大多数时候都是与皇后和杨世醒一起,聊些家长里短的闲事,却从来没有听到对方提起过关于信王的只言片语。

有时年节宴会,太后谈起信王,说上两句,陛下也不会应和,而是若无其事地转移话题,当做没有听到。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