瞧着王启政带人走了,裴悦派去送信的人,还先王启政一步。
与此同时,李长安早就不在虞山关了。
姜云升本就没坐稳城主的位置,李长安的人多次挑拨过后,虞山关里还有个阿拉古,各自都有不同的想法,故而攻城也就容易得多。
攻下虞山关后,李长安便拿姜云升的人头祭城,而庆格尔泰倒是还活着。
虞山关往北,还有数个小城,李长安并不打算收复它们。
几座小城而已,各自的兵力也就几千,随时都可以攻下来。
如果把北部都收复了,父皇也就可以收回他的兵权。
既然父皇都派了人来,那他就带着庆格尔泰继续北上,以追击阿拉古为由,继续兵临城下。
等王启政带着人到虞山关时,看不到李长安,得知李长安已经连攻漠北两城,被留在虞山关的林宸一劝他,既然王爷去给漠北教训,剩余的小城,便让王启政带兵收复,这可是大功一件的事。
对于王启政这种年轻将士来说,身上功绩并不多,如果能收复北部其他城池,这可是名垂青史的好事。而跟着李长安打漠北,这可是随时会有战败的可能。
两番比较之下,王启政动了心。
只是他的那些士兵,是从南边第一次到的定州以北,好些人都水土不服。
王启政思来想去,与其自己做决定,还不如送个折子去京都,问问皇上的意思。
眼下虞山关已经收复,对于朝廷来说,张东来一党,最重要的人都给解决了,是一件大好的事。
不过李长安的折子比王启政的要早好几日到的京都,李长安在折子上写了,阿拉古行事狠毒,数次想要刺杀主帅,并且态度猖狂,为了晋朝的颜面,李长安决定继续北上,给漠北一点教训。
这日早朝,以往对李长安比较不屑的大臣,此时都惊叹他的本事。
从李长安到定州起,就没有过败仗,仿佛他出兵,必定能赢。
大臣们对于李长安继续北上,也很支持,不过也有不太同意的。
苏恒说漠北入冬早,等天冷了后,大雪封山,若是再出兵北上,对将士们不太好。既然得了好处,就该派使臣去和漠北谈判。
这话一出,好些人都觉得有道理,漠北冬日酷寒,确实不适合行军打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