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没有见过booth的照片,徐总给的和网上的资料都没有对方的照片,她只了解到,这位建筑师新秀高中毕业后出国留学,在伦敦大学读建筑系,和小应总算是校友,在校获得过许多比赛金奖,毕业后没有回国,而是被英国一家私人工作室高薪聘请。
这次的采访,据徐总解释,就是旨在对如今青年才俊的一种展现,也是应时建筑集团有转型意向的一次尝试,毕竟现在新媒体正是流行,而她只需要乖乖按照两方约定好的流程进行就可以。
路千手指在建筑师三个字上摩挲,很早以前,她曾对这个职业充满了滤镜,因为一个记忆里的少年。
……
墙上钟盘里的指针完成了最后的距离,指向罗马数字10,与此同时,会客室的大门被人推开,路千和来人的视线正好对上。
路千觉得这一刻就像是在梦里一样,既清晰又模糊,对上那张脱去稚气的脸庞,她听到自己心脏强有力的跳动声,仿佛闷雷般隐匿却震耳欲聋,连呼吸都充满了艰涩。
她看见一身正装的方释舟朝她走来,张特助跟在他的身后。
方释舟很高,她今天穿了高跟鞋仍是需要仰头看他。
原来记忆里的那个少年已经长成了挺拔的劲松,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成为了建筑设计师。
但是,那又和她有什么关系呢,她和他什么都没有。
方释舟不知道今天安排的采访记者是路千,一想到接下来自己将要演的“戏”,心里有一瞬间的不适,但他其实不确定路千还记不记得自己,所以打算以不变应万变。
各怀心思的俩人礼貌疏离地向对方点头致意,方释舟提出去办公室采访的建议,会更符合人物形象,路千表示赞同。
辗转一番,开始正式采访。
路千打开笔记本,默念页面上的第一个问题,平静自己的思绪。
她其实会有自己的一套采访习惯和技能,但目前这个状况,她只能尽量告诫自己要专业。
下定决心,路千抛却了脑子里乱七八糟的东西,微笑看着对面——那个长腿交叠,姿态随意却不失风度,坐在单人真皮沙发上的人,她尝试和方释舟先从简单的事情开始聊起,采访就是一个慢慢进入核心的过程。
“听说booth先生是在英国留学,又工作了两年才回国的?”
“是,因为大学时期就有接触那边的一些项目,所以毕业之后留在了那里。”
“网上对booth先生的专业水平有非常高的评价,但我感觉您还是比较低调的一个人。”
“我不是很关心其他人对我的评论,我相信自己的能力。”方释舟回答时,露出一抹浅淡的笑容,从容又自信。
路千愣了一下,继而又聊了些方释舟大学时期的经历,然后渐渐进入这次采访的重点。
“请问booth先生这次回国,并加入应时建筑集团,是出于什么样的原因和考虑呢?”
方释舟调整了自己的坐姿。
“随着我们国家的发展,我认为国内的市场正在逐渐扩大,这就意味着有不少的发展机会,我考虑到自己的职业发展,认为现下回国是比较适合的当口,我也希望自己能在应时有更大的发展和收获,说实话,我认为自己有一定的野心。”
“野心?具体是对自己的工作,还是某些个人追求或者个人价值?”
路千对于方释舟的回答有些疑惑,从她两年的采访经历,她能从采访对象的语气和肢体语言,感受到一些表面下的东西,这次给她的感觉不是很好。
“都有吧。一个人就是要有野心,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走得更远。我并不是一个理想主义者,我会更在意现实中存在的问题。”
方释舟压下心头的不适,他知道自己现在的表现代表着什么,将会把自己塑造成什么样的一个人,虽然说一千个读者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他知道,这样才会让那些人主动来找自己,这也是他和应书朗的计划。
路千震惊于方释舟回答中略带轻蔑的语气,换做以前,她一定会不顾徐总的叮嘱,提出尖锐直白的问题,就好像变成一根针,一定要将对方刺出一个漏洞。
但她没有,甚至想说点什么来帮方释舟圆场,大概在她的潜意识里,不相信方释舟是那样的人。
采访结束后,需要拍方释舟日常工作状态的视频和照片备用。
路千跟在摄像师身后,监督着摄像机里的画面效果,她看着小小屏幕里挺拔的身影,有些晃神,那些脑海深处的回忆就像开闸的水,来得突然而凶猛,噪声充斥。
似乎在她年少时期,她也总是这样,用炽热的眼神,追逐着他的背影,而他从来不知道,更不会回头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