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军事>大明:开局认朱元璋作爷爷!> 大明:开局认朱元璋作爷爷! 第41章 他不是一个好人!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大明:开局认朱元璋作爷爷! 第41章 他不是一个好人!(2 / 2)

    而这些,都是他朱元璋的大孙带来的!

    要知道,自古以来,老百姓吃盐都是一大难题,特别是在他生活的元末,那会处于底层的他有着最深切的体会,有时候一两个月都吃不上一口盐,嘴里都淡出个鸟来,他的二爷爷甚至因此全身水肿,差点儿死掉……

    如今他大孙称得上是为天下万民谋了一个大大的福祉!

    想到这里,朱元璋的心中一阵骄傲,不过他并没有表现出来,他知道什么东西给多了都不好,包括赞扬。

    朱元璋不动声色的问道:“那你说说,如果你将制盐之法上交朝廷,朝廷以后对盐务该怎么管理?”

    “嗯……”

    黄雄英再一次露出思索的神色,他确实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

    因为他从来没有想过要参与到大明朝的管理上去,不过如今遇上了老爷子,倒是可以说说自己的见解。

    思量片刻,黄雄英道:“孙儿以为,对于盐务的管理,当前洪武皇帝提出的开中法已是极好,既开中,又兴商屯,既给军,又垦荒,孔子所谓‘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惠而不费。’真谋国之至计也。”

    事实上,黄雄英的话绝非刻意奉承。

    因为这话不是黄雄英说的,而是民国大师孟森说的。

    明朝初期,因为长期饱受战争,经济持续下降,朱元璋大力实行发展经济的举措来恢复国民经济,其中开中法起了重要的作用。

    到了大明的后期,随着统治阶级的日益腐败﹐皇室﹑宦官﹑贵族﹑官僚们见持有盐引有利可图﹐纷纷奏讨盐引﹐转卖于盐商﹐从中牟利。这一现象被称为“占窝”。这种现象愈演愈烈﹐破坏了开中制度﹐也严重影响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再后来到了大清,更是直接改为商买商卖的包销制度,官府只负责监督监督和行盐纳课,从而逐渐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盐商。

    对于盐商和皇权来说,双方在利益方面达成了共识,形成了盐商与皇权共生的现象。

    不可否认,盐商的出现,带动了明清时期其他手工业、商业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繁荣。

    但是其弊端更加的严重。

    以利益最大化的盐法,直接导致了官吏勒索成风,私盐盛行,盐法紊乱,官商勾结,盐商贿赂盐官,巴结盐官的行为大大助长了官场的贪污腐败之风。

    一直到了黄雄英前世所处的那个好时代,盐再一次由国家专营,这也让困扰了华夏几千年的吃盐问题得到了彻底的解决。

    所以,黄雄英的话有刻意奉承吗?一点也没有!

    而这个时候,听了黄雄英的话,朱元璋再也藏不住了,脸上的皱纹不自觉的都化开了,好一句真谋国之至计也,简直让他心中比灌了蜜还甜。

    朱元璋笑眯眯的道:“还有么?快说!”

    黄雄英继续道:“孙儿以为,为什么老百姓吃盐难?最根本的原因是卖盐的收入,成为了国库收入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果朝廷能够摆脱对盐课的依赖,那么老百姓吃盐问题,将会彻底得到解决!”

    朱元璋目光灼灼的看着黄雄英,他没想到黄雄英看问题竟是如此的深入,就像上一次的西南土司问题一样,一语道出了根本所在。

    如果说上一次是经过深思熟虑,那么这一次绝对可以说是即兴作答。

    自己对于这个问题也有过深入的思考,这才明悟其中的根本所在,如今大孙竟在仓促之间就给出了回答。

    咱大孙果然是咱老朱家的麒麟儿啊!

    朱元璋心中惊叹的同时,也是轻叹了一口气:“这个问题咱也想过,但是咱大明从蒙元的手中接过了一个烂摊子,方方面面都需要庞大的开支,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啊!”

    黄雄英深以为然的点头。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限制,不是你明白道理就行的,盐课问题延续了上千年,绝非一朝一夕就能改善的,需要整个社会的生产力提上去才行。

    “还有么?”

    朱元璋眼中满是鼓励的神色。

    黄雄英点了点头,继续道:“若是孙儿的制盐之法上交朝廷,孙儿希望朝廷能够对盐务加强监管,形成一套监管体系,大理寺,督察院,巡盐御史,地方盐政官员层层监管,若是有人敢贪腐,涉及到谁一律严惩不贷,无论是官员还是黑心的商人,明正典刑,昭告天下!”

    朱元璋听着露出了微笑,道:“就这样?”

    黄雄英想了想,道:“孙儿只是随感而发,若有不妥之处,还请爷爷指正!”

    朱元璋笑道:“很妥当,只是……太轻了!”

    黄雄英一怔,只听朱元璋道:“这些贪官还有黑心商人,胆敢以作为民生的盐进行贪墨,单单处死他们太轻了,应当一律抄家,妻女充入教司坊,而且地方官府记录在案,家中子孙一律打为贱民!”

    “……”

    黄雄英怔住了,这也太狠了吧?

    大明等级制度森严,贱民就是最低的那一等,不得参加科举,不得为士,不得务农,不得经商,甚至不得务工。

    成为贱民,那就相当于永世不得翻身。

    朱元璋笑了笑,道:“大孙是不是觉得咱的法子太狠了?”

    见黄雄英没有答话,朱元璋便继续道:“你还是太年轻了,没见过百姓们的惨状,咱年少那会,蒙元当政,横征暴敛,咱的家乡发生了天灾,颗粒无收!可是那些官府非但不救济,贪墨赈灾粮款不说,反而加重赋税,咱记得那会,山上树皮啃光了,地上的草也吃光了,庙里的观音土都抢着往肚里塞,甚至易子而食啊,但还是不知道有多少老百姓活活饿到死啊!”

    说到这里,朱元璋的眼眶微微发红:“你太爷爷太奶奶他们,就是活活饿死的,咱的二爷爷也是吃观音土给撑死的!”

    黄雄英沉默了。

    是啊,自己出生在一个好年代,虽然有些辛苦,但终归没有饿过冷过,易子而食这四个字,光是听着就让人不寒而栗。

    想想那些饿疯了的人们,那会是什么心境?

    黄雄英不敢想象……

    “行了,不说这些了,咱看你呀,怎么看都不像是种田的料,别拔了,咱还是摸螃蟹吧!”

    朱元璋站起身来,结束了沉重的话题,因为他已经从黄雄英口中得到了满意的答案。

    “爷爷你可别小看我,我种田也是一把好手!”黄雄英笑道。

    “呵——”

    朱元璋轻笑一声:“拔个草像拔萝卜一样,还好手?咱看好嘴是真的!”

    “以后你就知道了!”

    黄雄英说着,把手中的杂草往田梗上一放,撅起屁股,就去掏螃蟹。

    “嘿,身子倒挺实诚!”

    朱元璋乐呵呵的笑了起来,趿拉起湿哒哒的布鞋,走入田中……

    ……

    “蓝玉去你那了?”

    饭桌前,朱元璋一边拿着一只螃蟹咔吧咔吧咬着,一边问向黄雄英。

    “嗯。”

    黄雄英点了点头。

    蓝玉去他酒坊那里并不是什么秘密的事,好多权贵子弟都是因为蓝玉去了,这才去他那里买酒的。

    他本来就想着跟老爷子提起蓝玉,没想到老爷子先提起了,这倒是让他省了不少事。

    “你觉得蓝玉这人怎么样?”

    老爷子看似不经意的问道。

    黄雄英想了想,道:“蓝玉……他不是一个好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