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中明走在已经非常熟悉的道路上,心中还在思索着如何回到家中,向母亲讲述着刚刚得知的内容,而且自己又要做何选择呢?
心事重重下,黄昏余光中,庭院的门户已经远远可以望见了。而此时,只见一个熟悉的身影在倚门瞭望着,却是母亲刘氏,定是担心自己为什么未按照往日的时辰回归家中?在忧虑反复下,终于在织机上,再也坐也不下,起身来到院门瞭望等候。
李母等候时,已经决定了,只要儿子在一刻钟还不返回,她就要向私塾寻找了呀。
看到母亲的身影,李中明脚下不禁加快了步伐。快步来到母亲面前,躬身行礼道:“让母亲担心忧虑了,今日下学,先生留我谈了一些事情,正要向母亲禀告商议后,才能决断。”
说着,来到李母的身边,扶着母亲,母子两人往院内走去。一边走,一边还安慰着母亲,说并不是什么坏事,让母亲不要担心。
待母亲在屋内坐定,慢慢的将朱夫子告诉自己的内容,一五一十的讲于母亲。李母认真仔细地倾听着,待儿子讲完才,问到:“明儿,你心中有何打算呢?母亲作为妇孺,见识浅薄,所知有限,唯一能做的,便是努力支持你的学业。”
“母亲,在回来的路上,我就衡量思索。贡举之中,进士科虽然清贵,前途远大,可是诗赋文章不仅需要才情高绝,还需要名人鸿儒举荐传名。此外,俗话说,文章历来是文无第一。所以,对于我等贫寒之家,并不是很好的选择。”
“反而是诸科,经文疏义,虽然浩渺蘩杂,但是对错分明,无需众人口舌相争。”李中明向母亲告知着心中所想。
“明儿,你想的很有道理”,李母赞同着,她能明白,将对于进士科的缥缈虚无,诸科的清楚踏实,确实是比较合适的选择。
李中明接下来继续倾述着,“诸科中,我想选择五经科或者九经科,五经科的考取难度要小些,但是九经科对录取后的发展,助益更大。故而两者,我一时也决定不下,不知道母亲又有何想?”
李母思索着,“明儿,娘亲倒是希望你能择选九经科,非是娘亲不心痛你读书辛苦,而是你想九经科,所学甚多甚杂,为诸科中最难者,我想选择的人数,定然人数较少一些,此后考取的可能性才会更大。”
听着母亲的想法,李中明也告诉着母亲的心里话,“母亲,实话说,我在心中也是偏向于九经科。我是这样想的,世人都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由此观之,多读些书总是好的。尤其是我们这些贫苦之家,如果我能多学一些,即便我不能考取共鸣,那么也能为家中积攒下诗书典籍,增长家中的文韵之气,这对于下一代也是好的。”
听到儿子虽然年小,却能想得如此长远,李母不禁喜极而泣。
看到母亲突然间就哭了起来,李中明顿时手忙脚乱起来,连忙起身宽慰询问着母亲,怎会如此。
看着儿子笨拙的模样,李母也慢慢止住了眼泪,反而说道:“明儿,无需担心,我只是高兴我儿思虑长远,不负你父亲的期盼。既然决定了,就不能总是三心二意,反反复复。你只需用心念书,其他的,自有为母来处理,无需你来管,徒尔耗费心力。”
“好了,去温习你的功课去吧,为娘去准备饭食”,说完,李母便起身朝着厨房走去。
李中明了解到母亲哭泣的原因后,也放下了心。同时,既然有了决定,李中明便不再将选择的烦恼放在心上。而是开始温习着今日的新学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