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为了能够提高自己国家的学术水平,促进国家的科技发展,他就必须要效仿自己的老师卢瑟福,仿照曼彻斯特的那间实验室,在丹麦的土地上,也建立起一个同样的科学乐园,为国家的科学研究培养一批又一批的新鲜血液。
从曼彻斯特回国之后,玻尔进入到母校哥本哈根大学,拿到了理论物理学教授的职位。
但他从未对手中握有的大学教授职位感到满足,因为在玻尔的心中一直有一个更大的梦想。
几年前,索末菲的一篇论文,成功彰显了玻尔原子模型的价值,让玻尔这位才在学术圈里声名鹊起的丹麦人的国际声望,更上了一层楼。
借着这股强劲的东风,玻尔成功地获得学校的批准,他又进而说服市政府提供地盘,并赢得嘉士伯基金会的大力资助。
没错,就是那个卖啤酒的嘉士伯。
嘉士伯靠着卖啤酒在丹麦成为了富翁,去世之前,他把遗产的一部分交给丹麦政府,要求将这些钱送给丹麦的学者,资助他们完成学术研究。
在拿到土地和经费之后,玻尔终于能够实现梦想,可以大兴土木修建一个“哥本哈根大学理论物理研究所”了。
为了这个梦寐以求的研究所,他费尽了心血,甚至不辞劳苦,亲自设计了研究所的大楼。
但这也产生了一点麻烦,因为与玻尔口授论文的过程一样,他时常地改变主意,数易其稿,以至于建筑工程拖延了一年多,直到前年年初,整个大楼才正式投入使用。
房子盖好之后,招生又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别说吸引外国的留学生,就连本国的学生都对哥本哈根的能力有些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