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不是么,这一走,多少天?从八月十八,到过了重阳节,这都九月初十了。
温润回来了,还带回来一大堆的东西,朝廷的赏赐终于下来了,尽管很少,但也是一个荣耀。
第二天温润就带着东西去了村长家,朝廷的奖赏,就是一家二两银子,本来还有免除赋税什么的,但是这不是挂在温润名下了吗?
故而就给了二两银子,幸好,大家都不在意这个。
倒是温润,这不是秋收都忙完了,秋菜还不到收的时候,这个时候一般都是劳役的时间点儿,而莲花坳的劳役是去给温润干活儿。
“前年和去年都是去给你盖房子,今年干点啥?”张村长帮他分完了各家的银子,就打发其他村民先回去,他跟温润还有旁的事情要说,温润在他们家用晚饭。
一般温润也就在他家和老杨家吃饭。
其他人家他从来不去。
大概是因为,距离产生美吧,村里人都觉得温润可好可好了。
“烧一些竹炭吧?”温润想了想:“咱们村儿就这么几户人家,那边竹林里的竹子有的是,不如烧一些竹炭,大家冬天的时候取暖用。”
竹炭这个东西,烧起来虽然响一些,可取材简单方便,制作起来不费事儿。
温润虽然不会烧竹炭,但是他以前用过不少次竹炭啊,他一个北方人,不会烧炭没关系,这些地地道道的南方人会烧就行了。
“就烧竹炭啊?别的活儿呢?”张大爷觉得烧炭用不了全村人吧?
“就烧竹炭,多烧一些,我也给书院送去一些。”温润道:“各家烧三车竹炭,给我一车,自家留两车,就算是劳役了,对了,再把咱们村里头的围墙修一修,弄个夯实的土围墙吧,那个结实一点。或者在围墙周边种上竹子,到时候制作竹矛也方便。”
“行,都听你的,你这活儿啊,倒是轻巧。”张村长都笑了好么,这点活儿,太方便了。
温润在张村长家吃了一顿便饭,因为他难得留在这里吃饭,张大娘特意做了一顿大餐,盐鸡,白水鸭,糖醋鲤鱼,凉拌水芹。
汤都是鸡蛋鲜虾汤,大油大盐的在这儿是招待贵客才有的,平时家里不这么吃,也吃不起。
不过现在他们偶尔吃一顿肉,还是能办到的,证明日子好过了啊。
温润吃过了饭,将事情交给了张大爷,他就回去了,第二天开始给孩子们上课,孩子们现在分大小班了,正好家里无事,就全天都在私塾里上课。
尤其是大班的孩子,他们现在开始学四书五经了,温润启蒙的课程,只针对小班,大班已经开始没事的时候抄书。
抄《三字经》、《百家姓》和《千字文》。
是为了让他们不要忘了这些字儿,学的新知识,也要抄写,他们抄写的四书五经,将来会给小班的孩子用。
休息的时候,又有陈强家的拿了家里的册子来:“家中秋菜都有了着落,腌制的咸菜,蘑菇……。”
清一色的流水账,温润还看了其他的东西,粮食的储备,青菜啊,咸菜啊,一大堆,还有各种蛋类,杂粮等等。
温润处理家事也很干脆,还有就是钱财,家里存款还有不少的,温润觉得自己的小日子,应该是过得不错。
才几日,就又有人找上了老王家。
第133章王家二伯
温润今日正好赶上十五,私塾不上课,他难得偷得浮生半日闲,就在自己的书房里,在深秋初冬的暖阳下,拿着一本他默写下来的《声律启蒙》。
这本书本在他的记忆里,乃是清朝人车万育所著,此人字双亭,号鹤田,湖南邵阳人。康熙甲辰进士,官至兵科给事中。
康熙二年,与兄万备同举湖广乡试,康熙三年就成了进士,当年选了庶吉士。《宝庆府志》记载,此人性刚直,直声震天下,至性纯笃,学问赅博。
善书法,所藏明代墨迹最富,有萤照堂明代法书石刻十卷。
他写了《声律启蒙》,温润之所以对此书籍十分关注,是因为他穿越前,这本书被列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二十版)》。
而温润呢,对此书也很着迷,背诵的滚瓜烂熟,默写出来小意思。
他打算将这个教给孩子们,孩子们底子差,比他还不如呢,这要考试,四书五经固然是要精通的,可是一个读书人,在外交际的时候,这诗词歌赋,吟诗作对,都避免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