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帮到公公便好。”
江宁面上客套,心中却是暗暗提防。
刘瑾自从掌握司礼监后,开始提拔他自己的人来,野心增长在所难免。
比如陕西布政使魏明礼便是他亲自提拔上去的。
此人原本只是个刑部右侍郎,仕途大抵这辈子到头了。
可如今却成了封疆大吏,敢不对刘瑾感恩戴德?
不过,江宁今日要对刘瑾说的事情,倒还就和这事儿搭上关系了。
就在他准备提出来的时候,刘瑾反倒先开口了。
“大人今日进宫却是进得巧,咱家正有一件要事,需与大人商议呢。”
“哦?公公但讲无妨。”
江宁不露声色,先将自己的念头放了下去。
“前番于大人府中喝酒时,大人说得那席话,真叫咱家是茅塞顿开。
先不提开海之事,咱家回来后就琢磨,身为司礼监掌印,一样可以提出些好的朝政国策来,为天下百姓做些贡献。
如此,亦能青史留名不是?”
见刘瑾一本正经的模样,江宁哑然失笑,好一会儿才道:
“那公公,是已经想出来了?”
“不错,正要叫大人看看可不可行呢。”
说着,刘瑾突然起身,从旁边的书架上,取下一堆奏疏来。
江宁看着厚厚的一摞,颇有些哭笑不得。
不过等他打开一看,却是发现里面好些建议政策,确实不错。
而且涉及了方方面面,六部中除了礼部,他全占了。
比如官员不得在户籍省份任职,以免发展裙带关系,并将此列入吏部考评中。
又有打击走私的违法商人,改变文官治军使得军队战力低下的现象等。
除了这些,还有很多很多,大体都是利国利民的好政策。
可见刘瑾确实是下了一番功夫的。
只可惜,理论相当不错,但就是实行难度很大。
无他,改革太激进了。
这要是让朝堂上的衮衮诸公知道,一定会强烈抨击的。
“江大人以为如何?”
刘瑾满脸希冀地看着江宁道。
“咳咳,公公这些革除弊政的建议,实在叫本官叹为观止,佩服之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