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冤枉?”
太后冷笑:“后宫嫔妃稀少,本宫让你择几位女郎入宫,为皇家开枝散叶,你可曾将本宫的话放在心上?”
“皇后母仪天下,本该统领后宫,可你现在在做什么?拦着皇帝纳妃,肚子也不生养,你现在还敢说本宫冤枉你?”
徐氏下意识睁大眼睛,微微抬头,声音不自然地有些哽咽:“母后所言,实在是要往儿臣心口上插刀子。圣人一心为国为民,从前就不亲近女色,如今快至年尾,政事更是繁忙,才不对女色上心。儿臣心疼圣人,便也不曾太过规劝。”
“儿臣纵有天大的胆子,也不敢独占陛下。”
太后自然知晓圣人是个什么性子,但她不能说景熙帝的是非,所以只能说皇后:“夫妻一体,你身为皇后,就要在皇帝行不善之事时,进行规劝。”
徐氏一愣,第一次听到这个说法。她虽然是第二次嫁人,于夫妻之道上却很是陌生,还没有修炼出自己的一套智慧。但她还年轻,没有丧失思考和学习的能力,所以便将这句话记在心中,慢慢琢磨。
太后拍拍手,宋嬷嬷已经领着四个低眉顺眼的宫女走了过来。
众女皆眉目细长,身姿丰腴,长相秀丽,气质温和,各有特色,百花绽放。
徐氏不得不承认的是,这一招很有心思。也许不一定是特别高明的手段,但很有用。
太后细细打量着她的脸色,见她面色不虞,心中很是高兴。她这个年纪了,尽享荣华富贵,已经没有什么可以追求的了,最想要的就是要自己舒服开心一些。谁让徐氏让她不开心的,那她也要让徐氏不开心,这才公平不是么?
况且,她也不觉得自己做错了什么,觉得对圣人是难得的关怀。
太后眉目和善,说出的话却很是不善:“这四名女婢,也跟了本宫不少日子,规矩学得是极好的。你既要打理后宫,又要照料二公主,难免对圣人有些伺候不周,这些女婢心灵手巧,便让她们给你搭把手吧。”
徐氏勉强露出一抹笑意,袖下手掌攥得很紧。她很想拒绝,也很想对着眼前这张化着浓妆的脸骂些什么,但长者赐不敢辞,思虑再三还是硬生生地忍下这口气,但是说话很生硬:“多谢母后体谅,儿臣一定会将她们放在合适的位置。”
太后也是从她这个年龄过来的,知晓一些徐氏的心思,轻飘飘地来了一句:“明年开春,本宫希望后宫中可以多有几个孩子,这样皇室兴旺,大臣也心中安宁。”
明年开春?
徐氏心里顿时落下了很重的石头,压得她喘不过气来。她和景熙帝床事是很和谐,但怀孕这事也不是她一个人能决定的,也没有什么把握能在明年再度怀孕。若是她仍然独宠,却不曾有孕,那她的名声可就染上了污点。
最好的办法就是让景熙帝雨露均沾,可若是凭白让景熙帝宠幸旁人,那徐氏更是不愿。她这方面,是有一些避讳的。
孩子,孩子。
太后把住了她的命名。
徐氏已经带着四名女婢回宫。
心情很是不好,连带着都没有心情四处闲看。
宋孺人跪在地上,等步撵过去,才被扶着起来,面上有些明显的失落神色。等她进殿后,便调整表情,脸上挂起一抹温顺的笑意。
太后身子一歪,语气不疾不徐。“你嫁给晋王也一年多了,怎么肚子还没有动静?”
宋孺人心中一跳,微微抬头,眉眼很是柔顺。“晋王好读书,即便入朝后也是笔耕不缀,很少亲近女色。但妾身照料小郎君,晋王也会抽空过来,想来不久便会有好消息了。”
小郎君就是温孺人生育的孩子,她犯了错,被带走审问后就再也没有回来,因此晋王后院只剩下宋孺人这么一个有份位的妾室。
纵使晋王不喜,也只能将小郎君交给宋孺人抚养,甚至大半个后院的中馈也放在宋孺人手中掌管。她对目前的生活很是满意,看待晋王很是心平气和,胃口也好了很多,身形都宽了一些。
太后神色很淡,她现在已经知道了晋王和宋明的私情,就很想赶紧将宋明解决掉,然后让晋王回归正轨。但她很同意宋嬷嬷的话,不想亲自动手伤了母子的和气。
她点头,慢腾腾喝了口温茶,突然问道:“从前常跟在晋王身边的那个内侍,如今还要跟着晋王去阳城赈灾么?”
宋孺人很快扯了扯嘴角,“您说的是宋大人吧?他不小心受了伤,并不与王爷出行。”
“哦,原来是这样。”太后摸了摸杯盏:“这内侍年龄也不小了,又受了伤,确实不能伺候晋王。你作为主子,也要为奴婢考虑一下,看看他伤势如何?若是严重,便打发了出去,以免死在晋王府,那就不好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