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26页(2 / 2)

朱瞻基以为,自己留给年幼长子的是一个平稳的朝堂,只等长子成年,大明无忧。

只是这位英明的帝王却忘记了。

他倚重的“三杨”都已入暮年,杨荣六十五、杨溥六十四。最受他看重的杨士奇更是年近七旬。

母亲张太后也已是高龄。

而他当年为了有效处理朝政设下的内书堂,在年幼的继承者手中,逐渐长成了对大明这艘宝船影响最大的一面船帆。

幻境并没有如姜烟所想那般落入朱祁镇手里。

相反,出现在姜烟面前的,是于谦。

一袭红色官服,头戴乌纱帽的模样,俊秀儒雅。难以想象便是这样一个人,在瓦剌大军攻向北平的时候,对抗当时的大多数,反对南迁,留下保卫北平。

于谦没有去紫禁城,也没有去任何城墙。

只带着姜烟去了街头。

尽管从朱元璋到朱瞻基都对商人发展进行过打压,但街市依旧繁华,一派热闹景象。

于谦带着姜烟径直走向一家面摊,让摊主送上两碗阳春面,对姜烟说:“请姑娘吃面。每逢下朝,我都喜欢来这里吃上一碗面。”

姜烟都快习惯这群人一个接着一个的接替幻境内容。

虽然频繁,但姜烟却清晰的看到了四朝交接。

朱元璋时期,尽管大明一统天下,百姓终得安居乐业。

可相比之后的几朝,远不如现在看到的这么和谐。

“您和我想象中的太不一样了。”姜烟翻动着碗里的面条,粗细均匀,一看就知道拉面的师傅功力深厚。

最简单的阳春面,在这繁华街头也充满了烟火气。

于谦吃完面条,还抽出帕子擦了擦嘴,这才笑道:“是吗?那我应该是什么样?因为当过兵部尚书,所以应该是个身材高大的模样?还是觉得,我毕竟是文臣出身,所以应当是和善温良?”

姜烟想了想,说:“我以为,您应当是后者。只是偶尔会透出一点强硬。”

可事实上,于谦面容儒雅,一举一动无不透着谦谦君子之风。说话的时候又一字一句铿锵有力。

若非是一个刚强的人,又怎么会在朝堂提出南迁的时候,当众呵斥南迁者,要求留下。

又怎么会冒着大不韪,恳请皇太后立下郕王为帝?

于谦听了姜烟的话,哈哈大笑。

留下面钱,带着姜烟毫无目的的走在大街上。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