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中修道,也不能让他忘记那些苦苦挣扎的面孔。
所以,他入世,也入仕。
这一次,李白终于成功了。
得了玉真公主的引荐,唐玄宗称赞李白的才学,特地宣旨命李白前去大明宫。
于是有了李白的“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1
他以为自己终于可以一展抱负,可以成为那个梦想中的自己。
可唐玄宗只让李白当一个御用文人。
“供奉翰林。”李白摘下腰间的酒葫芦,痛饮几口:“供奉翰林!”
他笑得讽刺。
却依然在醉生梦死中写下“小小生金屋,盈盈在紫微。”2
写下那首《清平调》。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3
“会向瑶台月下逢……”李白大笑,笑容却满是讥讽和哀伤。
这不是他想要的仕途。
更不是他想要的生活。
如果说,贵妃是唐玄宗妆点大唐盛世的一朵芙蓉花。
那李白在唐玄宗的眼里,不过是绘画这朵芙蓉的人。
“当一位皇帝都只沉迷享乐的时候,这个国家是挽救不了的。至少,在他的手中无法挽救。”
李白红着眼,低声对姜烟说:“你看懂了吗?”
姜烟抬头,看见被赐金返还的李白,骑着马飞驰出长安。
他像是一只重新飞入天空的鸟儿。
明明自由,却又充满荒诞悲哀。
姜烟看懂了李白的无力和憔悴,谁说他只知道喝酒,只知道醉?
清醒的看大唐走向颓势与在醉中与大唐一同走向落寞。
李白选择了后者。
从长安离开后,他仿佛顿悟了一般,匆匆见过了孩子之后,一头钻入了山中。
他从前出山入世,如今入山避世。
这一年,李白遇见了杜甫。
两个相差十余岁的人,在东都洛阳相识,又约定秋日在梁宋再见。
此时的李白,闻名于大唐。而杜甫,还是个初出茅庐的小子。
杜甫也在这一刻出现在幻境中,揣着袖子与李白站在一起。
两人从外观上,其实看着特别不和谐。
可实际上,这两人本质上却是极为相似的。
李白的成长环境和脾性,更随性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