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看见雄浑山峦,也看见山林中灵动的鸟儿。看见奔腾大河生生不息,鱼儿跃出水面留下点点水痕。
又见到墨竹随着王羲之的笔,自周围伫立,一点一点环绕着他们,将王羲之和姜烟围困其中。
写到“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时,王羲之提起一旁的酒壶又笑着喝了几口,抬手用袖子随意擦去唇边的水痕,脚步略有些踉跄的继续落笔。
分明是酒醉的时候,可姜烟看到的每一个字都是那么的平稳,笔走龙蛇不显现出任何酒后的醉态。
墨竹散去,一排水墨大雁飞过天际,发出阵阵雁鸣。
姜烟只觉得眼睛都不够用,最后转身注视着王羲之。
《兰亭集序》是他此生最为骄傲的作品,在这之后他都不曾写出如这次一般的文作。
无论是序本身,还是书法,都是王羲之一次酣畅淋漓的表现。
他写雅集之乐,写生死喜乐如白驹过隙,写时下人们如漂泊浮萍,文人玄学清谈更是空洞。
更写出了他的不甘。
这或许是个适合文人墨客的时代,但一定不适合锐利进取的人抒发抱负的时空。
王羲之静默片刻,写下最后一句,呼吸急促的看着眼前的字。
倏地,他哭了。
在《兰亭集序》后,他再也没能写出这般的字。
酣畅得仿佛将他这一生都写进其中。
“多谢。”王羲之转而看向姜烟,深深作揖道谢。
不能再重现《兰亭集序》,这不光是后世人们的惋惜,也是王羲之心中喟叹。
“先生,也该我谢谢您!”姜烟作揖道谢:“也厚颜代表后世的所有人,感谢您!”
如果不是王羲之,无人知晓书法还要经过多少年才能更进一步,直到后世百花齐放的局面。
在点横撇捺竖勾中,在白纸黑墨间,创造出独属于中国人才懂的留白。
赋予文字艺术、思想和只有中国人才能一眼就能看明白的,辗转腾挪之美。
王羲之丢开酒壶,落在柔软的草地上,酒水流淌而出,浸入土地中。
他看着桌上的字,擦拭眼角挂着的泪,手掌轻轻落在纸上,轻声呢喃:“老伙计,许久不见。”
随着他声音落下,一条墨龙从纸中腾空而起,带着山呼海啸之势翻腾在墨色与白纸渲染的云海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