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65页(1 / 2)

乌台诗案至此落幕,司马光、黄庭坚、张方平等人都是罚铜为惩处。

但王诜、王巩和苏辙,才是被牵连的人中,惩处最为严重的三人。

姜烟见苏轼神态落寞,只握着苏辙的手不放,小声说:“王诜宠妾灭妻……”

可说到一半,又说不下去了。

不管是因为什么,乌台诗案总归是因他而起,也拖累了不少人。

无论是否是苏轼有意,结果如此,姜烟说再多的借口也是无济于事。

“无妨。”苏轼长长叹气,被许久不曾打理的胡须遮掩的唇角带着些许淡笑:“能活着就好。”

大家都能活着,这便好了。

只是苏轼也没有机会休息,他虽出狱,却被贬为黄州团练使。

黄州不算什么苦寒之地,但团练使的职位却是毫无实权。

姜烟听苏辙解释了团练使的职位和日常要做的事情后,好半天憋出一句:“那这跟保安队队长有什么区别?”

只是保安只负责一个小区,团练使的范围稍稍大那么些而已。

也难怪自乌台诗案后,苏轼对仕途便是心灰意冷。

兄弟二人分别,苏轼去黄州,苏辙回筠州。

姜烟原以为会看见一个黯然神伤去黄州的苏轼,可走到半路,他又恢复了从前的样子。

“坐在船上垂钓?”姜烟见他还是喜欢坐在船尾,也跟着坐过来,再看那条被水流拖着的鱼线,这能钓鱼?

“钓不钓得到,看老天,看鱼儿赏不赏脸!”苏轼打理了胡须,看起来清爽了不少,只是双颊凹陷。

虽不至于形销骨立,却也好不到哪里去。

这一百零三天里受的苦,也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养起来的。

待到黄州,苏轼倒是去领了团练使的职位,随后就带着家人在黄州住下,还在城东找了一片坡地开垦。

“原来,这就是‘东坡先生’的由来?”姜烟指着那片坡地,肩上扛着锄头,满脸震惊。

她一直以为“东坡”有什么深奥的寓意。

结果,就是城东的一块坡地?

苏轼扛着锄头就上前,力气倒是用得很大,却咬着牙才能拔出锄头。

然后用憋着力气的声音装作轻松的样子说:“不然呢?难不成还是因为东坡肉?”

姜烟轻哼,也学着慢慢锄地:“那也说不准。毕竟,东坡肉也是在黄州开始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