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陈洛表现得倒没有那么热切。
他前几天在咸阳知道项羽准备送上传国玉玺,便是借着观摩过一阵,这块玉在古代算是相当纯净,放到后世算不上顶尖。
只是它的贵重在于附加价值与象征意义,就如同奢侈品卖的不是实用性,卖的是它们背后的“故事”与“概念”。
而传国玉玺背后的“故事”与“概念”,是最最顶级的。因此在世人心中,它的价值远超过原本普通的蓝田玉。
明白其中的原理,又满足了最初的好奇心,陈洛自然不会像其他人那么目光艳羡地望着它。
刘邦此时冲项羽笑着点了点头,神色是相当满意,低下头后,又继续扫视起手中的名录,嘴中的夸赞是不时响起。
“陈平献上的珊瑚树不错。”
“张良献上的玉斗有点意思。”
看到了陈洛献上的宝物,他疑惑地眯了眯眼,出声发问:“江宁,你送的这幅《长安规划图》,乃是何物?”
陈洛拱手向前一步,出声解释道:“此图乃秦墨所制,合阴阳,聚气运,长安依此而建,可佑王朝千年。”
他对自己所言是相当有信心。
送上的这幅《长安规划图》是上百秦墨齐心协力设计出来的。
要知道未央宫的原址秦章台便是秦墨设计,因此长安周边的地势,他们早就一清二楚。
原本萧何在建造新城时,不少秦墨手痒痒,脑子里冒出无数方案。
只是他们没有献图的门路,所以各种心思转化不成实际。
待到陈洛抵达咸阳,找上他们述说情况后,这些平日言语不多的秦墨,一个个是默不作声地开工狂卷,仅仅三天就送上来了七十三个方案。
陈洛是优中选优,然后让秦墨弟子们去进行优化完善,最终才是得到这幅《长安规划图》。
它是充分考虑了皇权、商业、交通、排水、垃圾处理等各种要素,说它是同时代最为优秀的城建图,绝不为过!
刘邦听完,顿时来了兴趣,派人将这幅图给取了上来。
一卷帛书徐徐展开,刘邦脸上露出不可思议的神色。
“竟这般精细!”他轻呼出声。
自己面前的这幅图不仅将宫城、市集标注出来,甚至每一条街巷,都勾勒在了图上。
他仿佛从中可以看到那恢弘的长乐宫、未央宫,可以看到热闹非凡的东市、西市,可以看到无数走街串巷的百姓,可以看到……
刘邦敢保证,只要按照这幅图去进行施工,甚至不用进行任何改动,真就能按部就班地修成一座这样的长安城!
此图乃无价之宝!
哪怕自己这一代修建不成这样的长安,但他可以打好基础,让自己的儿子、孙子去做,终有一日,这般伟大的奇观将会屹立在关中,永镇国运。
深吸一口气,刘邦压下心头的激动。
他吩咐捧着图的那几名侍卫道:“将《长安规划图》送下去,让诸臣一并欣赏,看看我大汉长安将来会是何等气势!
有朝一日,我大汉长安如此,国将永宁!”
那几名侍卫是小心翼翼地捧着这幅图,步子稳当无比地走下祭坛。
不少人伸长脖子,想要看看这能庇佑王朝气运的图画究竟是什么样子。
刘邦可是对它毫不吝啬夸赞之语,更甚于那传国玉玺。
玉玺他们只能远远看着,摸不到碰不着,也不敢乱碰乱摸。
现在这幅被誉为可镇压大汉气运的《长安规划图》被捧到面前,他们倒是可以仔细地一睹它的风华,甚至不用担心看得过于仔细会掉脑袋。
那几名侍卫将图捧到群臣方,进行展示。
第一眼望去,他们眼中是露出了与刘邦最开始那样的震惊。
太精细了!
简简单单的一横一捺、一竖一撇,是人人都会,可成千上万的一横一捺组合起来,却变成了复杂无比,令人眼花缭乱的巨幅规划图。
这就如同我们见到一个个齿轮环环相扣,最后组成巨大无比的机器,让人感受到那种说不出的神秘美感。
“江宁,你这规划图给彭城也弄一幅如何?”项羽悄悄转过半边身子,低声意动道。
他知道陈洛献上的是一幅《长安规划图》,自己学不来。
可他从来没想到副,这幅图居然可以这么无敌!
陈洛无奈道:“羽兄,彭城已经是建好的城市,又没有经过什么损毁,哪怕我让秦墨弟子去测绘一番,难不成你还真大兴土木,将彭城推倒重建啊。”
项羽思忖片刻,长叹一口气。
彭城已经基本定型,不能像新建的长安,如同白纸般随意作画。
“不过我倒是可以让秦墨弟子设计几份行宫,或者别院的方案,羽兄你看如何?”见到项羽满脸失望,陈洛忍不住道。
项羽眼睛一亮,赶忙是点头道:“如此也可,那多谢江宁了。”
“无妨无妨,你我之间,何必客气。”陈洛轻轻摆了摆手。
毕竟相较于几份宫殿设计方案,自己通过与项羽之间的问对,从而留存下来的军事思想,才是真正的无价之宝。
《长按规划图》在群臣面前转完一圈,是引发连连惊叹。
他们是恨不得能多活上一百年,可以在这样的长安城内居住生活。
最为精妙的那些礼物已经看完,刘邦又稍微提到几句其他人送上的一些珍宝,便是放下了名录。
他微笑着点评道:“诸位送上来的礼物,都代表着你们的心意啊,朕很欣慰。
其中最为贵重的,乃是项王所送的传国玉玺;最让朕惊喜的,乃是江宁带来的《长安规划图》;朕最喜爱的呢,则是夏侯婴献上的十匹纯白驷马。
诸位有此番心意,朕如果只接收礼物而不进行封赏,那又怎么可以呢?
朕当然是要对诸位进行封赏!”
————
在古老的东方,有一座名为长安的城市,它是这个世界上最不惧暴雨的城市,早在两千多年前,极具智慧的华夏人便设计了足够使用百年的现代化排水系统,其中雨污分流模式,即使到今天,我们还有很多城市未能做到。
而且过了百年,当年那些建造下水道的工匠已经不存在,华夏人经过寻找典籍,找到了一项记述,最终他们发现在下水道旁边发现了埋着的油纸包,里面是下水道备用件,依旧光亮如新!
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工匠精神!——《伟大的东方智慧》
求个票票